引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要求汉字必须规范化、标准化,对外汉语教学同样需要汉字的标准与规范;特别是面向日本、韩国等汉字文化圈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标准与规范尤有其特殊意义。 日本文部省1981年颁布的《常用汉字表》收有1945个常用汉字,韩国文教部1987年选定的教育用《常用汉字表》收有1800个常用汉字;而日本工业标准《JISX02081990情报交换用汉字符号系》则收有6355个汉字,韩国工业标准《KSX1001:1992信息交换用字符集》收有4888个汉字。因此,日、韩留学生一般都有较好
我国正史如《三国志》等,不乏对日语词汇的零星记载。及至明代中叶,倭寇扰边,收录日语单词短语并以汉字模拟音读者,更为层出不穷。甲午之后,游历日本,几成高潮,其东游日记或日语教科书所涉日语词汇者,亦不在少数,且有详释。然而,从字形方面进行中日汉字比较进而揭示字源者,则凤毛麟角。概而观之,傅云龙(18001855)《游历日本图经》所附 日本异字,用读若法模拟日本读音,释义准确,间有字源字形分析,或与中国汉字比照[①]。这对20世纪初出版的中国辞书,产生了一定影响。如《中华大字典》,收录日本汉字及其用法
一 绪言 至少在五六千年以前,中国人的祖先就创造了汉字,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在人类的文化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与汉字差不多同样古老的其它文字都已经不复存在,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并且当今世界上尚在使用的正式文字中,汉字是唯一的非拼音文字。 汉字在中国本土不可能演变成拼音文字。人类的文字史实表明,一切拼音文字都是对他民族文字的借用,最多是经过一些改造或发展,而不是由使用它的民族直接创造。西方的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是如此,东方的印度字母、阿拉伯字母也是如此。日本文字中的非
2002年5月16~20日,教育部语信司和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江西省井冈山市举办了异体字问题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异体字问题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很有意义的看法,讨论非常热烈。在那次研讨会上,我也做了题为《关于异体字整理的几个问题》的发言。现在第六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还是涉及异体字问题,我的基本看法没有改变,但上次研讨会促使我对某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不成系统,这里谈谈个人的几点想法。 一 异体字定义的立足点问题 定义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定义是指导工作的理论基础。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
本文立足于现代汉字整理和规范工作,就其中异体字整理的方面讨论几个问题。 一 宽式异体字的认定问题 异体字的界定,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也就是严式和宽式的分别。 严式异体字的判定是用法没有区别而字形不同的两个字。不过,用法是否相同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因时而异的。有的是历史上曾经没有区别,但后来有了区别。例如,上古时期粥字原本是鬻的省体,即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但后来鬻字常用于表示卖的意思,两者的读音也分化了。無和舞,耶和邪的关系也与此相似。毋和母,气和乞则由异写(异写概念见下文)转化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还
书同文是一个崇高的理想。又是一项实际的需要。它使人学既方便,用也方便,造福群众,功德无量。现在有一班语文学者和有识之士起而倡导,可谓得风气之先。 我是个教育工作者,一向关注语文改革,对书同文心仪已久,渴望其成;虽则一时做不出什么具体贡献,忍不住也要提供一些意见,以供参考,表示支持。 书同文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略动脑筋已经想到两个方式,三个步骤。讲方式,一是小做,即就现行的文字化不同的为同;例如凡有异体的字都取简舍繁,取最多人用的而舍较少人用的,等等。一是大做,即废弃现行的文字,换过套新的;例如
一、书同文的巨大政治意义 语言文字,没有阶级性,是人们用以表达感情、交流思想,增进了解的重要工具。语言还要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即今人不能同古人直接交流,甲地的人不能同乙地的人直接交流,而文字则无此限制,可以行之万里,传之万年。睹文思义,完全可以受到互相交流的效果。但其前提是古今之人或彼此双方都会共同书写认识这种文字,即所谓书同文。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由中央政府直接推行的重大的书同文运动。其一,即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废去以前的大篆及六国所使用的不同文字,统一使用小篆,以后为便于公文书写,又推行隶书(又
【提要】如何处理好分割沟、通用性、成字部件、单笔部件等诸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是进一步规范部件拆分原则的关键。本文认为以识字教学为目的,不应笼统将某一原则视为首要的衡量标尺,各原则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各原则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关键词】部件 拆分 识字教学 部件是人们为分析和应用现代汉字所采用的一种汉字构造单位。在计算机被普及应用之后,部件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般而言,部件介于笔画与整字之间,是联结笔画与汉字的重要纽带。但是迄今为止,科学的部件定义并没有得到确定。在部件的特征
177首页上一页78910111213下一页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