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词汇与汉文化

作者 陈强 来源 《大连大学报》 发布时间 2012-09-03

    日本与中国同为汉文化圈国家。汉文化圈,又被称为汉字文化圈。除了日本,在历史上,朝鲜半岛、越南都曾是广泛使用汉字的国家,但现在若论汉字在国外的影响力,则非日本莫属。日本的语言、文化都受到汉字文化的重要影响。日语的假名就是从汉字所演变来的,日语中汉字一直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一部日本语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汉字传播史、汉语发展史。日语产生以后,在一段时间汉字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随着日本对中华大陆文明的吸收发展,汉字在日语中的地位、含意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具有了日本自己的特色;但无论是古代日语还是现代日语,汉字词汇在日语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词汇都不能替代的。
    在包含有汉字的现代日语词汇中,多数汉字词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忠实地保留了古汉语原来所具备的文化含意。这里撷取日语汉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词汇,对其产生源头进行一个浅探,以求窥斑见豹,对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化交流进行一个小小的了解。
    一、疱丁
    “庖丁解牛”的故事,想必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讲述了庖丁熟练的杀牛技巧,并且从中产生了成语“游刃有余”。关于“庖丁”的含意,有人认为是“姓庖的厨师”,也有学者认为“庖”本身即指厨师。“丁”,则是古代对从事某种专门职业者的一种习惯称谓,如大家熟悉的“园丁”、“灶丁”等。但无论是何种解释,“庖丁”二字总是跟厨师联系在一起的。
    日语中亦有“庖丁”(亦作包丁)一词,虽然也有厨师的含意,但已不常用,它一般指“菜刀”。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人是通过“庖丁解牛”这一典故事了解“庖丁”的,所以断章取义,认为“庖丁”具有“菜刀”的意思,于是用这个词来代指菜刀,现在日语中这个词汇仍然频繁地被使用。
    二、驰走
    日本人吃完饭后,要向主人表示感谢,会说一声“我吃完了”,这句话写出来是“御驰走样”。尤其是别人请客,或者去别人家吃饭时,不这样说是很失礼的。在日语中,“御”是接头词,接在词汇前面表示尊敬,而“样”则是接尾词,接在词尾也表示尊敬。为什么日本人在吃饭后要说“驰走”呢?
    关于日语“驰走”的出处有两种说法。一部分学者认为它典出我国“二十四孝”中的“孟宗哭竹生笋”。三国时期孟宗之母病重,想吃竹笋,孟宗在便在竹林里四处“驰走”寻觅,但时值冬季,哪有竹笋可寻,孟宗难过的失声痛哭,他的孝心终于感动了上苍而使冬日生笋。日语借用这个典故,表示感谢主人多方奔走操劳,才有今天这顿美食。
    另外一种说法,则与佛教有关。传说中有一个叫“韦驮天”(又称韦驮)的神,是佛教四大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他以善跑著称,一瞬可跑三千里,因此人们也称跑得快的人为“韦驮天”,在日本,韦驮天的神像一直被供奉在禅宗寺院的橱房里,意为他可以东奔西走寻找山珍海味招待客人,韦驮天的善跑以及他为客人的奉献精神便是日本人吃完饭时说“御驰走样”的初衷。其实,日本人重视的并不是食物的丰富与否,而是对主人以及为提供食物做出努力的所有人的感激。
    三、馬鹿
    “馬鹿”一词,在古汉语中并不存在。日语中的“馬鹿”乃是源自汉语“指鹿为马”的成语典故。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而日语中的“馬鹿”(有时也可说“馬鹿目”),意为“缺乏常识”、“傻瓜”、“不合算”等意思,含义为连马和鹿都分不清楚、或是胆怯不愿意说出真相,当然是比较愚蠢、可恨的了。这个词在日语中也是比较常用的,一般对对方言行不满意,或是生气的时候说,是一种语气比较强烈的词汇。
    四、玄关
    “玄关”在古汉语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佛教入道的法门。佛经有云“玄关大启,正眼流通”。比如白居易晚年好禅,曾在《宿竹馆》一诗中所说“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这里的“玄关”,指佛教的法门。另外,玄关亦有住宅正门的含意,岑参诗《丘中春卧寄王子》“田中开白室,林下闭玄关。”中的“玄关”,就指的是住宅正门。
    在日语中的“玄关”,沿用了古汉语的含意,除了保留佛教法门的含意外,主要指大门、正门。比如,日本港口城市横滨被称为“日本海上的玄关”,而日本最大的机场——成田机场则被称为“日本空中的玄关”。另外,日语中的玄关,也在历史发展中引申出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含意:比如,江户时代,日本人用玄关来指代被允许建造玄关的江户町名主。
    五、檀那(旦那)
    “檀那”(亦称旦那),是佛教用语,梵语音译,原意为布施,并引申出施主的含意。而日语中亦有“檀那”一词,主要指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另外,在“家人对主人”、“妻子对丈夫”、“商人对客人”的称呼时,都会用到“檀那”。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日语对汉语的“檀那”一词进行了含意的扩展,这种扩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发话者的地位要比受话者低。地位高的人,对于发话者来说,有一种“施恩”的含意,所以,用表示“施主”的“檀那”来称呼对方,也许更能表现出对对方的敬意。这种词汇的扩展,可以说与日本人“恩”的文化以及严格的等级社会观念密切相关。
    六、雪隐
    “雪隐”一词亦是佛教用语,主要指寺院中的厕所。相传雪窦山的明觉禅师曾在杭州灵隐寺打扫厕所而悟道,故佛教用“雪隐”一词称呼寺院的厕所。
    日语中的“雪隐”亦指佛教上“厕所”的含意。不过在现代日语中,“雪隐”主要指茶庭内所设的厕所。日本的茶室内外庭各设一个“雪隐”,其中内茶庭的厕所叫“饰厕”,只供参观不供使用的。日本京都表千家茶道“不审庵”的厕所“砂雪隐”,还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宝,厕所被列为国宝,这可以说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七、欠伸
    “欠伸”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在古代汉语中,是打呵欠、打瞌睡的意思。80后的同学们想必对中学时学过的一篇叫《口技》(林嗣环著)的课文印象深刻吧。文中所描写的口技人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表演实在是让人身临其境,难以忘怀。课文其中有段话是这样说的“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这段话中的“欠伸”,即指女人醒来打呵欠的意思。而在日语中,打呵欠的汉字表记就是“欠伸”两字,由此可见古汉语文化对日语的影响。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日语中的汉字词汇,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是特别深的。其实在历史上,日本曾派遣大量遣隋使、遣唐使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而中国亦有德高望重的学者去日本讲学。在两国众多文化交流使者中,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和我国唐朝的鉴真法师尤为著名,两人被日本人称为中日文化交流的“双壁”,在中日两国都有极高的评价。古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传到了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甚至有学者称中国为日本文化的“父母之国”。
    今天,千年过后,时过境迁,当年的学生成了亚洲强国,在经济文化的发展道路上处于领跑地位,而我们亦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探索寻求,奋起直追。我想,今天我们改革开放,应该像当年的学生一样,谦虚地学习世界一切的先进文明,同时,更应该发扬我们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对自己的文化保持自信,使古老的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完美结合,不久的未来,地球的东方,我们定会发出更为耀眼的民族复兴之光!

发表于《大连大学报》第427期 第四版 作者:大连大学日语学院研究生07陈强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