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以東方共有之文字摸索其字形統一

作者 陳泰夏 来源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9辑(2011年) 发布时间 2014-12-21

1.漢字文化圈內漢字使用的歷史與現實
首先我們有必要從通時和共時兩個方面對漢字文化圈的地政學範疇進行分析。關於漢字的淵源,雖眾說紛紜,但根據專門學者們的考證,漢字起源於大約6000年前“仰紹文化期”半坡陶器的“陶刻符號”。正在使用的漢字字形則是由大約3400年前的“殷契”直接發展變遷而來的,並沿用至今。
漢字的使用地域與過去有所不同。一方面越南受到法國支配後於1930年廢止了漢字,開始使用羅馬字;另一方面從近代開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開始使用漢字。
現在的漢字文化圈包括亞洲的韓國、朝鲜、中國、中國臺灣、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並且今天的西歐也開始對漢字文化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許多人開始學習漢字,所以說漢字的識字圈非常廣泛。按照使用的文字可以將世界文化圈分為三大類: 即漢字文化圈,羅馬字文化圈,阿拉伯字文化圈。雖然從國家數量上來看使用羅馬字的國家非常多,但是從人數上來說漢字的使用人數占第一位。
截止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 韓中日三國使用的漢字發音雖然不同, 但是字形是統一的。所以即使沒有翻譯員, 通過“筆談”仍可以進行充分的交流.
但自從1964年中國開始使用“簡化字”,以至於產生了‘中國文字圈’以後,相互間的交流便受到了阻斷。日本雖然也使用一部分略字,但在交流上並無大礙。因為韓國、北韓、臺灣都完全使用正體字,所以用簡化字無法進行交流。
因此如若中國能夠對簡化字進行調整,將會為漢字文化圈相互間的交流、交易、交信等各個方面帶來便利,產生無窮的利益。
當今漢字文化圈內各國常用漢字分別如下表。如若各國能夠積極合作,選定共通的常用漢字,那麼將為便利的文字生活打下原始基礎。
國家名 字 數 名 稱 指定年度 備 考
韓 國 1,800字 敎育用漢字 1972年 制定
2001年 再調整 中學校用 900字
高 校 用 900字
北 韓 3,000字 敎育用漢字 1967年 中高校用 1, 500字
大 學 用 1, 500字
中 國 2,500字 常用字 1988年
1,000字 次常用字
日 本 2,136字 常用漢字 2010年
284字 人名用 地名用
臺 灣 4,808字 常用國字 1982年
4,199字 次常用國字
通過上表對各國常用漢字數量進行比較我們可以看出,以大約2500字為中心對共通字進行選定,再將剩下的異體字形進行研究統一的話,在漢字文化圈內進行便利的共有文字生活將不會有什麼障礙。
2.必須認識到漢字是東方共有的文字
3.對中國簡化字使用的分析
與中國的年輕人無法正確解讀古典一樣,韓國也有很多年輕人讀不懂國漢文混用的書籍,甚至連自己父母和自己的姓名都不會寫。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也並不是因為韓國的年輕人頭腦笨或是不努力,而是因為韓國政府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使用錯誤的文字政策。 從這個角度看,韓國和中國實屬同病相憐的立場。
2009年7月20日中央日報香港特派員崔炯國曾報導:中國CCTV“小崔說事”欄目曾就“漢字的繁體字復活與否”展開過討論。中國漢字研究學院的蕭啟宏博士提出了“簡體字是否是文化”的質疑,中華文化編輯主幹王幹回答說“簡體字喪失了表意文字原本的象形和會意的功能, 不具備作為講理授道的文字的資格。”觀眾席中的一名女中學生反駁說:“如果現在恢復了繁體字, 那我們這一代就會變成文盲. 你們要怎麼負責呢?”對此蕭博士說:“你如果現在不學習繁體字, 恐怕數年後中國文化的根基就得到韓國去學習了。”經過了1個小時的討論,最終得出了“識繁寫簡”的結論,即交流可以用簡體字,但是繁體字也一定要學。
此處蕭啟宏好像並不瞭解韓國的真實國情。他的這番話可能是剛好看到了不久前韓國的歷代國務總理生存者全員(21名)在督促政府對小學生實施漢字教育的建議書上聯合簽名的報導之後發表的。
中國目前正在使用的簡化字可以進行如下分類:
(1)既有略字
1)古體字
①古本字:使用意音(形聲)化之前的原字
例:云(雲),电(電),众(衆),从(從),胡 (鬍鬢)
② 古同字:采用以前的异体字
例:礼 ( ),尔(爾),万(萬),无(無)
③ 古通用字:原本是另外的字但是曾通用的字
例:后(後), 才(纔)
2) 俗字:一直广泛使用的略字
例:体(體),声(聲),国(國),双(雙),会(會),区(區),独(獨), 战(戰),旧(舊),厅(廳),铁(鐵),阳(陽),阴(陰)
3) 草書字:將草書體楷書化的字
例:书(書),为(爲),东(東),时(時),长(長),车(車),门(門), 发(發)
(2) 同音異字
1) 異體字:字義, 字音相同但字形不同的字取筆劃少的字
例:朴(樸), 荐(薦), 仿(髣), 晒(曬)
2) 同音假借字:取笔画少的同音假借字
例:斗(鬪,太(泰),元(圓),了(瞭),范(範)
3) 同音異字:取字音相同, 但字義完全不同的字
例:表(錶),旦(蛋),姜(薑),卜(蔔),干(乾,幹),面(麵), 松(鬆),里(裏),向(嚮),丁(盯, 叮, 釘, 靪)
(3) 新造字
1) 省畫字:繁體字減少筆劃
① 省略一邊
例:录( ),亲(親),号(號),复( 、複), 务(務),丽(麗), 夸(誇)
② 省略兩邊
例:术(術),关(關),复(覆)
③ 省略一角
例:际(際),阳(陽),垦(墾)
④ 省略內外
例:开(開),奋(奮),灭(滅),疟(瘧),宁 (寧),广(廣)
⑤ 其他
例:丰(豐),汇(匯),卤(鹵),业(業),飞(飛)
2) 改形字:改變繁體字的偏旁
① 形聲式造字法
例:刮(颳), 腭(顎) <換掉形旁>
洁(潔), 痒(癢), 虾(蝦)<換掉聲旁>
惊(驚), 响(響)<形旁, 聲旁全部換掉 >
② 會意式造字法
例:灶(竈),尘(塵),队(隊),笔(筆)
③ 取字形輪廓
例:齐(齊), 乔(喬), 庆(慶), 变(變), 团(團)
3) 表音字:根据现代白话音修改字形
例:华(華), 宪(憲), 毕(畢), 坒(壁), 丛(叢)
※ 表音字中脫入聲音之後的狀態為現代中國漢字音, 但因使用口蓋音化字音造字,所以韓國和日本很難理解。例如:
迟(遲),态(態),选(選),适(適),迁(遷),达(達),宾(賓),历 (曆、 ),艺(藝),认(認),纤(纖、縴),邮(郵),审(審),牺(犧),胶(膠),钻(鑽),积(積),酿(釀),补(補),识(識),彻(徹),优(優),辽 (遼),矶(磯),极(極),拟(擬),块(塊),阶(階)
4) 符號使用字:使用與字義、字音無關的符號簡化筆劃
① <丶> 例:办(辦),协(協),苏(蘇)
② < > 例:区(區),赵(趙),风(風)
③ <又> 例:汉(漢),劝(勸),仅(僅),对(對),戏(戱),鸡(鷄)邓(鄧),树(樹), (鞋),凤(鳳)
④ < >例:师(師),归(歸),帅(帥)
⑤ < >例:学(學),誉(譽),兴(興)
⑥ <不>例:还(還),环(環),坏(壞),怀(懷)
⑦ <蘭>例:兰(籃、藍、蘭), ( ),栏(欄)
5) 重疊符號字:相同字形反復使用的字用重文符號表示
① < >例:枣(棗),搀(攙),谗(讒)
② <又> 例:轰(轟),聂(聶),摄(攝), (磊)
6) 其他:使用與原字形無關的符號進行簡化
例:义(義),卫(衛),刍(芻),头(頭),圣(聖),买(買),帘(簾)
(4)民間簡化字
除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選定的2253個簡化字之外, 在一般民眾中通用的簡化字也為數不少. 雖然1986年6月24日教育部廢止了第二次發表的簡化字, 但有不少仍在民間使用。
例: (家) (街) (餐) (酒) (量) (菜) (展) (藏) (停) (輾) (童) (面) (南) (雪) (點) (道)
(5)合體簡字
合體簡字也就是“代詞字”,雖然還處於試運行階段,但漢字簡化的這一構想與其說是簡化,倒不如說是繁化,與其說是發展倒不如說是畸形,因此筆者認為此舉措沒有繼續嘗試的價值。例如(王鳳陽:漢字學):
公報 → 反對 → 圖書 → 互助 → 空氣 →
幹部 → 世界 → 南京→ 性情 → 國民 →
階級 → 帝國主義 →
上面所列舉的目錄中在韓國, 日本和臺灣完全不用的字如下。 這其中尤其是同音異字,它不但不能為文字生活帶來便利,反而會助長使漢字表意性喪失的混亂。
(1) 省畫字中
录(錄),亲(親),务(務),丽(麗),述(述),灭(滅),广(廣), 丰(豐),业(業),飞(飛) 等
(2) 改形字中
洁(潔),虾(蝦),惊(驚), 等
(3) 表音字中
宪(憲),毕(畢),丛(叢),华(華),认(認),艺(藝),态(態) 等
(4) 同音異字中
表(錶),旦(蛋),姜(薑),干(乾、幹),向(嚮),丁(盯、叮、釘、靪)
(5) 符號使用字中
办(辦),苏(蘇),赵(趙),风(風),汉(漢),凤(鳳),怀(懷),兰(籃、藍、 ),枣(棗),轰(轟),义(義),卫(衛),刍(芻),头(頭) 等
將1986年中國最終確立的2253字的簡化字和韓國教育用漢字1800字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有638字字形不同, 其中韓國可以認讀的有428字,很難認讀的有210字。(全漢俊先生調查)
另外我還要說的是,“繁體字”這個名稱也不恰當。繁體字是對一直以來使用的“正體字(正字)”的一種貶低稱呼。正體字好比經過數千年波濤磨礪的大海中的鵝卵石,最大限度的具備了筆劃完整的字形,即所謂的“楷書”。所以又叫“正書”、“真書”。 如果堅持要使用“繁體字”這個名稱的話,“ (集), (奸), (秋), (我), (乾), (燕), (軒), (煮), (刊)”等可以稱之為名副其實的繁體字。
作為結論,筆者認為簡化字中大約有200字不但不能作為漢字文化圈共有文字進行交流,而且還會帶來在解讀中國歷代典籍時的混亂,所以筆者建議中國方面能夠主動恢復正體字的使用。
4.作爲東方共有文字的前景探索
2008年3月中國國民歌手宋祖英曾說過“傳統文化的根基正由於簡體字的使用而慢慢喪失。”並在此種憂慮的基礎上積極主張小學開始繁體字教育。
在2009年3月3日的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治協商會)上,以人民政協委員潘慶林為首的10餘名委員共同提出了“過去50年間簡體字的使用導致了中國文字的藝術性以及科學性的消失,應該在未來10年間逐漸減少簡體字的使用,10年後完全恢復繁體字的使用”的提案。
潘委員在建議書中提到“以‘愛’字為例,去掉“心”字就變成了沒心的“爱”了。”他認為簡體字使漢字本來的意思發生了變化。他又說:“以前是因為正字過於複雜過於難才簡化了文字,可是現在國民教育水準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並且電腦的使用也已經大眾化,所以在使用正字方面已經沒有什麼困難。”
在今天的中國,有著相同想法的人並不在少數。而且這種想法絕不應該看做是與時代背道而馳的,而應該看做是希望將中國文化進一步發揚光大的愛國心的表露。從現在所處的時代背景來看,這也是需要很大勇氣才能提出來的主張。
對於潘委員的提案許多人表示贊成,認為正字的使用可以促進中國與同一漢字文化圈進行更加廣泛的文化交流。
2009年7月曾經有報導稱,中國與臺灣代表在湖南省長沙市就繁體字與簡體字是否能夠統一使用的問題進行了集中討論。對此臺灣領導人馬英九發表了“兩岸應改變以往對漢字體的看法,共同編纂漢字大辭典”的言論。
中國語言學會副會長王寧說:“隨著簡體字中同音異義語和同字異義語的大量發現, 正在以改善作為簡體字基礎的草書用楷書表記時產生的問題為基本思路制定新的規範。”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研究員董琨也說:“對於教科書用簡體字表記,副教材在簡體字的旁邊括弧裏表注對應的繁體字,對學生進行簡體字教育的同時,培養繁體字認讀能力的方案我們應該予以研討。”(北京聯合報, 2009.4.9)
越南也從今年年初開始了漢字教育的復興運動。以河內國家大學法學系教授范維義為首的十多位有影響的專家學者聯名向越南教育部上書,建議從現在起全面實施漢字教育,政府也已經開始了正面研討。理由是過去用漢字記錄的越南的歷史的根基不能丟失,並且對於中華圈包圍之下的越南來說漢字就是國家競爭力。(中央日報,漢字是國家競爭力,2009.7.20)
漢字不僅僅是表達想法的一種手段,更是具備人性教育功能的優秀文字。如果能夠扎扎實實的學好漢字的基本字(約300字),將無需再進行額外的道德教育。關於漢字的優越性,瑞典的漢學者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曾經說過“漢字擁有令眼睛愉悅的豐富多彩的形式,能夠使人產生無窮的想像,不像西洋字母那樣枯燥無味。因此這就更加增進了我對漢字的敬愛之情。漢字宛如一個美麗可愛的貴婦人,而字母則像一個雖有用但卻卑賤的侍女。”
作為字字都各有特色的文字,漢字可以昇華為一種藝術。藝術中的“書法”是數千年來西洋創造不出的,東方固有的高次元的藝術形態。但是簡體字無法體現書法之美。因此江澤民主席曾說過書法中允許繁體字的存在。即時是為了繼承和發揚漢字為之驕傲的書法所擁有的高度的藝術性,簡化字的使用也應該得到改正。
縱觀上文所述的最近中國的動向我們可以發現,簡化字的各種問題正在浮現,正體字在不久的將來得到恢復的可能性已經初見端倪。
為了迎接21C東勢西漸時代的到來,對應歐洲27個國家為了維護相互間的利益而形成的“EU(歐洲共同體)”,漢字文化圈的締結是絕對必要和急迫的。
關於今後韓中日三國需要共同協商積極促成的事項,筆者提議如下:
(1)為了對抗西歐圈的強化,東方文化圈內必須要有相互友善、 共同發展的紐帶意識。
(2)樹立關於今天的漢字已經絕不僅僅是中國的文字,而是漢字文化圈共有的文字的客觀意識。
(3)明確將漢字作為共有文字使用,通過相互間便利的交易、 交流以及交信,能夠促進東方傳統文化的發展與經濟成長這一優點。
(4)在實施“識繁寫簡”政策之前,中國方面應該積極探討如何通過對“簡化字”的再調整,達到繼承發揚具有悠久歷史的漢字文化圈的傳統,以及強化即將到來的東勢西漸時代。
(5)韓國, 日本, 臺灣也不要一味的固執於正體字(繁體字), 應當從凝聚著中國多年心血的簡化字中吸取優點。
(6)韓國純粹韓國文字支援派應該從越南廢止漢字後文化水準極度滑坡,目前正在重新開始漢字教育復活運動的例子中吸取教訓,不要再重蹈覆轍。
東方文化圈的締結中最重要的媒介便是“東方字(漢字)”, 這裏暫且不談它的創造歷史,就單單看韓中日三國相互間保持著紐帶關係共同使用“東方字”的時間就已經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因此可以說漢字共通文化的形成以及相互間思考方式,傳統思想共通局勢的正在形成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韓中日三國人見面相互交換名片時儼然兄弟手足的情景便是最好的證明。
綜上所述, 如果能夠對近代以來發生變質的中國簡化字進行慎重的再探討,將選定漢字文化圈共有常用漢字作為具體方案來實施, 必定能夠促進相互間的合作、理解和共同繁榮。
(编者按:本文部份章节由编者删改过,并经作者同意。)

陳泰夏:大韓民國仁濟大學校碩座敎授,(社)全國漢字敎育推進總聯合會 理事長,國際漢字振興協議會會長。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