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刍议
提 要:本文探讨的是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首先,论述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现实意义;其次,分析高校校园用语用字情况;再次,概述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具体内容;最后,阐述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
一、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现实意义
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且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有着密切的关系。两千多年前秦朝的“书同文”,就是把原六国文字纷乱的字形加以整理,定出标准的字形,使全国所使用的文字字形规范化。这应该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语言文字规范化运动,虽然它只涉及到书面语言中的字形规范化,但是其影响深远,对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十分关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在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著名社论。五十多年来,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至少目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说普通话还没有形成普遍的风气,方言的歧异仍然是人们在交往中经常遇到的障碍;在书面语言运用上,乱写错别字、滥用繁体字等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所以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语文素质与其他各项素质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文化、学识、修养等内在的素质,都要通过语言表达、文字表达或者行为表达的方式外化出来。人们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都要靠准确、鲜明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所以人的语文素质提高了,对其整体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有益的。高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所高校,应该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这些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根据《上海普通高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标内涵及标准》,以上海音乐学院为例,具体分析高校校园用语用字情况。
首先,在校园用语方面,根据对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调查,绝大部分教师在上课时使用普通话,学生日常学习与交流也使用普通话,因为学校中很多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使用普通话才能达到彼此交流的目的,所以普通话在高校的推广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当然,我们也发现一部分教师或学生在校园里也有使用方言的情况,主要是发生在来自同一方言区的教师或学生之间。同时也出现了普通话和地方方言串讲的这种情况。
其次,在校园用字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招牌方面。一部分招牌有使用繁体字的情况。如“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上音乐器工厂”中的“乐”字都使用了繁体字。[1]第二、海报方面。一部分音乐会的海报(包括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或在教学大楼一楼的宣传海报上)有使用繁体字的情况。笔者还曾经发现在某系宣传推广普通话的海报上也使用繁体字的情况。第三、板书方面。教师的板书一般使用简化字,但有时也会使用一些不规范用字。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广泛使用,有时在课件上也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用字。第四、公文与文件方面。从张贴出来的公文,各职能部门下发的文件来看,用字基本上是规范的。第五、在其他方面。像学校的食堂,里面张贴出来的菜名用字基本上是规范的,但张贴在购买处的玻璃上的部分用字不符合规范,如“饭菜”中的“饭”字使用了繁体字。
从以上出现的这些情况来看,作为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规范用语用字的观念深入到每个师生员工的心目中;另一方面学校各个部门、每个师生员工都应切实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自查工作。
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推广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两个方面,具体而言,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达到规定的要求;普通话基本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即师生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普通话基本成为学校的校园语言,即师生员工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教材(含讲义、教学辅助读物)用字,教学、公务和校园环境用字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下面我们具体谈谈这两个方面:
第一、推广普通话。众所周知,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这部法律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并且规定普通话是国家机关的工作用语、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语、广播电视的播音用语,并提倡公共服务行业将普通话作为服务用语。同时这部法律还规定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的岗位人员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我们知道,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调查,目前大中城市90%以上的人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子女学习、使用普通话,80%左右的人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社会交际。可见,普通话已经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我国的语言隔阂正在逐渐消除,人民群众的语言观念正在向规范化方向转变。
目前,使用普通话在学校教学领域已占据主导地位,普通话在师范院校和部分其他学校已成为教学语言,一些学校已初步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一大批语言文字工作的先进地区、先进学校和先进工作者都已涌现出来。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语言的社会应用状况还不能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的需要,为使国家通用语言在增进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往和沟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扩大推广普通话的工作范围,加大推广普通话的行政力度。在高校中,教育部、国家语委对学校普及普通话的基本要求是:普通话成为学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教师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语文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师范专业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通话不合格者缓发毕业证书。为此,在高校中,师范专业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努力提高个人的普通话水平,从而为专业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平台。
第二、用字规范化。使用汉字的规范化包括正确书写字形,不写错字、别字,不写被废止的繁体字、异体字,不写不合规范的简化字,不写旧字形等,也包括正确地读字音,不错读乱读字音等。
这里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正确书写字形,防止写错字、别字。错字是指不成字的字,别字是指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同错别字相对的是规范的正字。决定一个字是否规范,以正字为衡量的依据。写错别字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对正确写字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在写字时,一点一画不必斤斤计较;或者认为文字只要记音,形和义都无所谓;还有的人没有仔细分辨字的形、音、义的细微差别,不注意字出现的不同环境等。客观原因是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字形之间很相似,汉字的形、音、义三者的关系比较复杂,声旁不能准确表音等。写错字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受相近偏旁影响而错写偏旁;二是常常结合在一起的双音词中的一个字受另一个字偏旁的影响而错写;三是弄错字的笔画,误写字形。克服写错字要注意辨明字形相似的偏旁,弄明白有关的字究竟用的是哪一个偏旁。写别字主要有五种情况:一是读音相同相近,如“粗犷”误为“粗旷”,“食不果腹”误为“食不裹腹”;二是字形相似,如“气概”误为“气慨”,“如火如荼”误为“如火如茶”;三是意义混淆,如“凑合”误为“凑和”,“自力更生”误为“自立更生”;四是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不知道“墨”指战国时的“墨翟”,“黄粱美梦”误为“黄梁美梦”,不知道“黄粱”指的是做饭的小米;五是忽视语文法规,如“重叠”误为“重迭”,“天翻地覆”误为“天翻地复”,其实早在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叠”“覆”二字已经恢复使用。此外,还有些别字是由于方言语音中同音,写字人误用而造成的。例如上海话中“有”和“又”,“都”和“多”误用现象比较常见,北方话地区就比较少。以上这些方面是需要我们平时注意的。如果在校园的宣传栏里或者在横幅标语上出现了错字或别字,那往往就会闹出笑话来。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不写被废止的繁体字、异体字。在高校中,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在宣传栏里的海报上写有繁体字或异体字,这些都属于使用汉字不规范,我们应该注意平时使用符合规范的简化字。应该说,用字的规范化能够反映出一所高校的整体文化素养。
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开展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字:“认识、管理、应用”。“认识”是指工作定位要有特点,要结合高校特点来定位,并统一到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和现代意识。“管理”是指要成立一个工作机构,一方牵头,各方共做。并且形成一定的制度,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应用”是指“用语、用字”两个方面。关于用语方面,教学、会议必须使用普通话,公共场所提倡使用普通话,加强普通话测试工作宣传。关于用字方面,学校校牌、标牌、标语、印章、各级橱窗宣传栏、张贴物、布告、课堂板书以及各种活动的会标等使用规范字。同时,校内的公文,学校出版的各种书、报、刊(古籍整理、研究除外)音像、电子出版物、学校自制的奖状、证书、学校招生广告、简章以及各种活动的宣传资料、礼品、纪念品等使用规范字。
具体而言,高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摆在适当位置,给予足够重视。提高认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高校的各级部门要正确认识、充分理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明确使学生正确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和规范文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第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工作日程。高校的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成立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召开语言文字工作年会,并切实采取措施,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第三、把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结合起来,逐步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本身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本来就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方面,要和学校各项工作密切结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模式。只有这样,高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才能深入持久、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第四、把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作为教师培训和考核的一项内容,努力提高教师职业语言素养。教师的语言面貌、语言素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还应当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学校可以先确定参评对象,然后分阶段对适龄教师进行普通话测试。在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过程中,学校的人事部门要把具备相应等级普通话水平作为获取教师资格和教师录用的必备条件。同时也要加强宣传,鼓励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办普通话测试站。
第五、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使用规范字,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用字的规范化水平。高校的教材(含讲义、教学辅助读物)用字、教学、公务和校园环境用字要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目前在很多教室里都装有多媒体设备,这样的话,用字不规范的多媒体课件就不能进入教学领域。同时还要对学生加强写好规范字的训练,让他们平时注意使用规范汉字。
第六、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在推广普通话、用字规范化中的主渠道作用。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切实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七、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力度,做好科学研究工作。高校要在师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要精心组织并开展好每年一度的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同时可以开展“啄木鸟活动”,并制作语言文字工作网页,利用校园网络引导师生关注社会语文生活,监督、评测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
第八、加强学校推广普通话、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高校要将这项工作纳入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一项内容。同时还应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及其操作办法,有计划地开展检查评估工作,并且要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
(祁峰:上海音乐学院 公共基础部)
参考文献:
陈熙涵 2005 《十年“咬嚼”磨“一表”——〈咬文嚼字〉整理列出百个最常见别字》,《文汇报》4月22日第九版。
胡裕树(主编) 1995 《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修订) 2004 《上海普通高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指标内涵及标准》(评估材料)。
----------------------------------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七条: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名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书写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