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据时期台湾的用字——《臺灣日日新報》中的外国地名调查

作者 王敏东 李佳音 来源 《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2005年) 发布时间 2014-12-15

内容提要】本研究对日据时期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官报《台湾日日新报》和当时的台湾民间报纸《台湾民报》中所使用的中、日式外国地名标记的使用情形进行了调查、整理、分析和比较,观察其受中文或日文影响的程度,籍以了解当时台湾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的实况,进而一探当时中日文字标记消长的情况及其所反映的意识,一窥当时“书同文”的吻合度。
研究结果表明,统治国利用其政治上的强势,企图在语言文字上征服被殖民地,但是几十年下来,这种人为的影响力却无法完全一统。这些“书同文”或“书不同文”的情形除了文字标记直接的表象外,也包含着当时特殊的文化内在意向。
关键词】外国地名  标记  亚非利加  亚美利加  意大利    澳大利亚  德意志  法兰西  《台湾日日新报》 《台湾民报》
一、本研究所探讨的问题
使用不同语言的社会集团相接触(亦即语言的接触)可说是促使语言变化最常见的情形。日本统治台湾50年(1895~1945),对台湾社会的语言文字造成了相当的影响。其影响在日据时期不用说自然是巨大的,甚至直到1945年以后还仍然存在。本研究透过日据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官报──《臺灣日日新報》中所使用的外国地名标记的情形,观察其受中文或日文影响的程度,并与当时台湾民间人士所办的唯一报纸──《臺灣民報》中所使用的中、日式外国地名标记的使用情形做一比较,藉以了解当时台湾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的实况,进而一探当时中、日文字标记消长的情况及其所反映的意识。
自古以来,日本受我国的影响极深,在外国地名的标记上也是如此。根据王敏東等的研究可知,外国地名的标记在“音译地名”和“意译地名”这种依据其翻译方式所做的分类外,又可依据其被介绍到我国(或日本)的时间先后,用利玛窦的《坤輿萬國全圖》(1602)分为:“《坤輿萬國全圖》完成前即为我国(或日本)所知悉的地名”(如「印度」等是位于我国外围,自古即与我国往来的国家名)、“经《坤輿萬國全圖》介绍到我国(或日本)的地名”(大部分的西洋地名)和“《坤輿萬國全圖》之后才被世界所知晓的地名”(如「澳洲」等,见王敏東,1994)。
除了第三类“《坤輿萬國全圖》之后才被世界所知晓的地名”以外,其它二类地名大体上日本都受到我国的影响,但基于日本汉字音的发音不同于我国,再加上汉字表意功能的影响等因素,日本在起初全盘接受我国对外国地名的标记后,或多或少又都各自演变,发展出其独自的标记形态,如‘亚非利加’日本作「亞弗利加」、‘法兰西’日本作「仏蘭西」,「弗」「仏」是为了更接近原音;‘亚美利加’日本作「亞米利加」,「米」是为了减少笔划以利书写;‘意大利’日本作四音节的「意太里亞」;而日本的「濠大剌利」(即我国的「澳大利亚」)和「獨(独)逸」(即我国的「德意志」)则自始即为日本直接接触洋文下的翻译,未曾受中文的影响。
如前节所述,外国地名的标记,初始日本多受我国影响,但在其本国的使用发展过程中,受日本本国汉字发音、笔划、甚至字意的影响,已形成具有日本独自特色的外国地名标记。这套日本的外国地名标记在台湾的日据时期,又以“国语”的姿态入侵台湾,造成台湾在日据时期语言文字使用上的分歧。本研究为探讨台湾日据时期文字使用的实态及分析其所代表的意义,特别选择上述‘亚非利加’、‘亚美利加’、‘意大利’、‘澳大利亚’、‘德意志’和‘法兰西’等6个中、日式标记明确不同的地名为调查对象,追踪其在日据时期实际被使用的情况,以一窥当时“书同文”的吻合度。透过这6个地名标记的独特性,进而从整体上考察当时台湾的社会文化背景,探讨中日文化间深层次的关联程度。
二、体    例
本研究使用‘’号指称地(国)名;使用「」号指称标记。
三、资    料
本研究主要选择了‘亚非利加’(日式标记「亞弗利加」)、‘亚美利加’(日式标记「亞米利加」)、‘意大利’(日式标记「意太里亞」,台湾目前则作「義大利」)、‘澳大利亚’(日式标记「濠大剌利」)、‘德意志’(日式标记「獨(独)逸」)和‘法兰西’(日式标记「仏蘭西」)等中、日式标记分明的6个地(国)名来做讨论。
采集6个地(国)名的中、日式标记所使用的资料为日据时期在台发行的报纸。使用报纸的理由是报纸的发行量大,发行的时间密集,影响人们生活至深,是反映当时文字使用状况的极佳文献。日据时期台湾的报纸可分为由日本总督府所主导的官报系统和由台湾民间人士自行创立的民报系统。本研究主要从官报的《臺灣日日新報》中搜集外国地名的用例,并进一步把其与民报中的使用状况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整理分析来讨论当时中、日式标记的通行、接受程度及“书同文”的程度等。
1. 报刊的选择
官报选择《臺灣日日新報》;民报选择《臺灣民報》,对于两报的介绍和之所以被选为本研究调查对象的原因分述如后。
(1)关于《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日日新報》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份毎日出版的报纸,又是日据时期台湾刊行的诸多报纸中刊行时间最长,同时也是当时台湾总督府发行的唯一官报。《臺灣日日新報》于1898年(明治31年)5月6日创刊,至最后一期的1944年(昭和19年)3月31日止,共刊行了47年,其刊行期间几乎与日本占领台湾的期间(1895年~1945年)相重合(1898年以前有《臺灣日日新報》的前身《臺灣新報》,1898年以后《臺灣新報》与《臺灣日報》合并而成为《臺灣日日新報》)。
《臺灣日日新報》虽为官报,但其内容却并非完全以日文书写,亦辟有中文版面,中日文版面所占之比例约为1∶3(張圍東,1999)。
该报的发行量,可从“其印刷也冠於全國,而在臺南的印刷廠在南部也首屈一指,該報的讀者最多當爲意想中事”(洪桂己,1962);“所謂三大報的首屈一指《臺灣日日新報》,發行部數爲一八九七○份”(葉榮鍾,2000)等叙述中得到了解。
该报资料的重要性则得到林文睿、謝東閔等的肯定。林在《臺灣日日新報》影印本的序中如此说道:“《臺灣日日新報》被列爲最重要且最珍貴的史料,它詳細紀錄了臺灣日據時期五十年的點點滴滴,扎實地走過臺灣的從前……它已不只是一份報紙、一堆舊聞,而是成爲臺灣史料的第一手資料”(林文睿,1995)。謝也在《臺灣日日新報》影印本的序中,如下说道:“《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新報》完整記錄了當時臺灣的事實真貌,不論法令規章、時事新聞、社會現象、以至生活形態,皆有翔實刊載。因此,它成爲今日研究臺灣歷史最具價值的史料之一”(謝東閔,1995)。类似的描述也得到高錦惠的认同,高对该报的有关评价是“年限最長市場佔有率高,可見其對當時社會影響深遠”(高錦惠,2000)。
另,《臺灣年鑒》(1927)中对于《臺灣日日新報》的资本额及内部职员等多所记载,其中曾提到该报当时尚有“校正员”一职。
(2)关于《臺灣民報》
《臺灣民報》是日据时期唯一一份由台湾民间人士创设的报纸,其发行期间为1923年~1930年,其前身为1920年7月创刊的《臺灣青年》,1922年2月15日改名为《臺灣》,发行至1924年5月。又于1923年4月15日创《臺灣民報》。1930年3月29日《臺灣民報》改为《臺灣新民報》。《臺灣民報》的发行期正是日本统治台湾已达某一稳定的时期(周婉窈,2003)。和《臺灣日日新報》类似的是兼有中文和日文版面,中日文版面的比例约为2:1(葉榮鍾,2000)。
《臺灣年鑒》中有关于《臺灣民報》的资料,但仅载明发行人与发行年等;另外,楊所言及《臺灣民報》的资本额仅为《臺灣年鑒》中所示《臺灣日日新報》资本额的二十分之一都不及(楊肇嘉,1967),可知在财政上《臺灣民報》较《臺灣日日新報》要拮据许多。

2.《台湾日日新报》中所使用的外国地名
如前所述,本研究为了厘清日据时期台湾在外国地名标记上的使用状况,为了了解这些标记(文字)的使用(如官报或民报)是否受日本殖民所左右,因而与先行研究的《臺灣民報》中外国地名的使用状况(王敏東等,2004)进行比较,并进而一探日据时期整个台湾社会文字使用的情形,及其内在的文化意涵等。
由于《臺灣民報》的发行期间为1923年~1930年,因此本研究也从1923年~1930年7年中抽取每月15号的《臺灣日日新報》搜集6个地名的用例来做讨论。
此次搜集的用例如下表:
表1  用例统览


用    例

用例数

占总用例数的百分比(%)

‘亚非利加’

36

1.2

‘亚美利加’

1630

54.7

‘意大利’

186

6.2

‘澳大利亚’

61

2.1

‘德意志’

450

15.1

‘法兰西’

618

20.7

四、调查和整理
本章分别就表1所列6个地名来进行调查和整理,同时进行个别的初步讨论。

1.关于地名‘亚非利加’的调查结果
关于地名‘亚非利加’的调查结果列于表2 。
从表中可得出:总体而言,略称的「南阿」及「北阿」等共占约5成。若就中日式来区分,在去除无法分辨中式或日式的「南阿」「北阿」两种标记后的其它五种标记中,中式标记的「非」(或「菲」)约占16%(其中5%为含「菲」之标记)。可知此一地名在《臺灣日日新報》中虽然也使用中式的「非」系(「南非」、「菲洲」)的标记,但仍以日式标记为主。
若再就文章所用的语言类别细分,则日文文章中100%使用了日式标记,中文文章中使用日式标记多于使用中式标记。其详细的情形可参阅表3 。
表2  地名‘亚非利加’的各式标记和用例数分布情况


标    记

用例数

占‘亚非利加’总
用例数的百分比(%)

「阿弗利加」

9

25

「亞弗利加」

5

14

「アフリカ」

2

6

「菲洲」

1

3

「南阿」(表‘南非’)

13

35

「南非」(表‘南非’)

2

6

「北阿」(表‘北亚非利加’)

4

11

表3‘亚非利加’按文章所用语言类别的中、日式标记分布情况


‘亚非利加’

报刊名称

全体

中文文章

日文文章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臺灣日日新報

16%

84%

43%

57%

0%

100%

(注:「南阿」「北阿」等无法分辨是中式或日式的标记未计入。)

2.关于地名‘亚美利加’的调查结果
关于地名‘亚美利加’的调查结果列于表4。
从表中可知:「美」系标记和「米」系标记之比约为2:7。另有少数「合衆國」「北美合衆國」「亞米利加合衆國」及假名标记「アメリカ」等。
由此可见:此一地名在《臺灣日日新報》中多使用「美(國)」、「米(國)」等略称;而中、日式标记比较方面,《臺灣日日新報》中虽亦使用中式的「美」系标记(「亞美利加」、「美國」等),但仍以使用「米」系等日式标记为主(占7成6)。若就文章所用语言类别细分,日文文章中多数使用日式标记;中文文章中则是中式标记多于日式标记。详细数据可归纳成表5。
表4《臺灣日日新報》上‘亚美利加’的各式标记和用例数分布情况


标    记

用例数

占‘亚美利加’
总用例数的百分比(%)

「亞美利加」

2

0.1

「美(美國、美洲)」

395

24.2

「亞米利加」

56

3.4

「米(米國)」

1075

65.9

「合衆國」

1

0.1

「北美合衆國」

1

0.1

「北米合衆國」

6

0.4

「亞美利加合衆國」

1

0.1

「亞米利加合衆國」

1

0.1

「アメリカ」

92

5.6

表5‘亚美利加’中、日式标记按文章所用语言类别的分布情况


‘亚美利加’

报刊名称

全体

中文文章

日文文章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臺灣日日新報

24%

76%

99%

1%

0%

100%

(注:「合衆國」等无法分辨出是中式或日式标记者,未列入计算。)
3.关于地名‘意大利’的调查结果
关于地名‘意大利’的调查结果列于表6。
表6《臺灣日日新報》上‘意大利’的各式标记和用例数分布情况


标    记

用例数

占‘意大利’
总用例数的百分比(%)

「伊太利」

62

33.3

「伊(伊國)」

61

32.8

「意大利」

4

2.2

「意(意國)」

29

15.6

「意太利」

2

1.1

各种假名用例

28

15

其中假名用例中以「イタリー」为最多,共有20例,占11%。
由表中所列数据可见:日式「伊」系标记在《臺灣日日新報》中占了一半以上;而无法判别中式或日式的「意」系标记占将近2成;最特别的是,中式标记的「義」系标记一个例子都未出现。
如以文章所用语言类别细分,日文文章中完全是使用日式标记,而中文文章中则是以无法判别中、日式的「意」系标记为主。其中中式标记的「義」系标记更是一次也未出现。
表7  ‘意大利’中、日式标记按文章所用语言类别的分布情况


‘意大利’

报刊

全体

中文文章

日文文章


日式

无法判别

中式

日式

无法判别

中式

日式

无法判别

臺灣日日新報

0%

82

18%

0%

18

82%

0

100

0%

4.关于地名‘澳大利亚’的调查结果
关于地名‘澳大利亚’的调查结果列于表8。
表8《臺灣日日新報》上‘澳大利亚’的各式标记分布情况


标    记

用例数

占‘澳大利亚’
总用例数的百分比(%)

「濠洲」

50

82

「濠州」

1

1.6

「濠」

4

6.6

「濠太剌利」

1

1.6

假名标记

4

6.6

「澳斯达利」

1

1.6

由表8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此一地名在《臺灣日日新報》中绝大多数使用以「濠洲」为主的「濠」系标记(占9成以上),其中又以略称「濠(濠洲、濠州)」为主;而「澳」系的中式标记,只出现了一例(「澳斯達利」)。因此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式「澳」系标记在《臺灣日日新報》中是相当罕见的。
换句话说,在此一地名的标记上,除了少数的例外,《臺灣日日新報》几乎都使用了日式标记,这一点在大方向上和其它5个地名相同,但日式标记所占的比例比其它5个地名都要高。如以文章所用语言类别细分,不仅日文文章中全数使用了日式标记,就连中文文章中日式标记也占到了95%,远多于中式标记。这一点是和其它地名相当不一样的。另外,不论日文版面或中文版面均频繁使用了略称(「濠」、「濠洲」、「濠州」)。
表9‘澳大利亚’中、日式标记按文章所用语言类别的分布情况


‘澳大利亚’

报刊名

全体

中文文章

日文文章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臺灣日日新報

2%

98%

5%

95%

0%

100%

5.关于地名‘德意志’的调查结果
《臺灣日日新報》中表示‘德意志’的用例,此次搜集到的资料如表10。
表10 《臺灣日日新報》上‘德意志’的各式标记分布情况


标    记

用例数

占‘德意志’
总用例数的百分比(%)

「普魯士」

1

0.2

「普魯西」

1

0.2

「普」

1

0.2

「德(德国)」

92

20.4

「獨(独)逸」

251

55.8

「獨乙」

3

0.7

「獨(獨國)」

74

16.5

「ドイツ」

27

6

(注:「獨逸」标记中的“獨”为日据时期的旧字形。 在1980年代的日本[常用漢字表]中字形为“独”,所以文中提到该标记时均用「獨(独)逸」的方式表达。)
由表10可见官报《臺灣日日新報》中以「獨(独)逸」为主的日式「獨」系标记占了将近8成,其中「獨(独)逸」这一种标记便占了一半以上;而中式的「德」系标记只占约2成。就文章使用的语言类别来看,日式标记和中式标记分别约占8成和2成。所有的日文文章都使用了日式标记;中文文章内的中式标记占98%,高出这类文章中出现的日式标记所占比例(2%)达48倍之多。
表11‘德意志’中、日式标记按文章所用语言类别的分布情况


‘德意志’

报刊名

全体

中文文章

日文文章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臺灣日日新報

21%

79%

98%

2%

0%

100%

(注:本表未计入「普」、「普鲁西」、「普鲁士」等「普」系标记。)

6. 关于地名‘法兰西’的调查结果
关于地名‘法兰西’的调查结果列于表12。
表12 《臺灣日日新報》上‘法兰西’的各式标记分布情况


标    记

用例数

占‘法兰西’
总用例数的百分比(%)

「法蘭西」

21

3.4

「法(法國)」

103

16.7

「佛蘭西」

30

4.9

「佛(佛國)」

386

62.4

「佛囯」

2

0.3

「フランス」

76

12.3

从表12中可以看出大的倾向是:在《臺灣日日新報》中,此一地名的「佛」系标记占了将近7成,其中‘法兰西’的略称「佛(佛國)」更占了6成以上;而代表中式标记的「法」系标记只占2成,其中又以略称的「法(法國)」为多。由此可知,此一地名在《臺灣日日新報》中,不论是日式标记或中式标记皆以略称「法(法國)」、「佛(佛國)」最为广泛使用。
就文章使用的语言类别来看,日文文章内100%使用日式标记;中文文章内中式标记远多于日式标记。总体而言,和‘亚美利加’、‘意大利’、‘德意志’等地名的大趋向相同。
表13‘法兰西’按文章所用语言类别的中、日式标记分布情况


‘法兰西’

报刊名

全体

中文文章

日文文章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台湾日日新报

20%

80%

96%

4%

0%

100%

五、与《臺灣民報》的比较
在本章,我们分别把第4章中《臺灣日日新報》上6个地名中、日式标记分布情况的调查结果与《臺灣民報》作一比较。

1. 关于‘亚非利加’的比较
关于两报对于‘亚非利加’中、日式标记使用情况的比较可参见表14。
由表14可知:两报均主要使用日式标记。如按文章所用语言类别来比较,两报均呈同样倾向,即日文文章中完全使用日式标记;中文文章中使用日式标记多于使用中式标记(均超过一半以上)。
表14  ‘亚非利加’中式、日式标记的两报比较


‘亚非利加’

全体

中文文章

日文文章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臺灣日日新報

16%

84%

43%

57%

0%

100%

臺灣民報

36%

64%

42%

58%

0%

100%

两报的差异在于:《臺灣民報》中最常用的标记是「阿弗利加」;《臺灣日日新報》中最常用的标记则为「南阿」。另一方面,《臺灣日日新報》中未出现《臺灣民報》中使用的「阿佛利加」、「亞佛利加」(《臺灣日日新報》中可见含「弗」之日式标记,却无含「佛」之例子)、「阿非利加」、「阿非利亞」、「亞非利亞」、「亞菲力加」等标记,亦即《臺灣日日新報》中所使用的标记种类较少,因而在表达上显得比较统一。

2. 关于‘亚美利加’的比较
关于两报对于‘亚美利加’中、日式标记使用情况的比较可参见表15。
表15‘亚美利加’中式、日式标记的两报比较


‘亚美利加’

全体

中文文章

日文文章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臺灣日日新報

24%

76%

99%

1%

0%

100%

臺灣民報

59%

41%

66%

34%

11%

89%

如按文章所用语言类别来比较,两报均呈同样趋势,即日文文章中多使用日式标记,中文文章中多使用中式标记,只是比例上有所不同。《臺灣日日新報》上的日式标记使用比例高于《臺灣民報》上的日式标记使用比例。在报纸整体的倾向上,则明显呈现官报用日式标记、民报用中式标记的本位色彩。
另外,两报不论日文版面或中文版面均频繁使用略称。但是《臺灣民報》中常出现同一文章中时而使用「美」系标记又时而使用「米」系标记的情形(王敏東等,2004)。这样的情形在《臺灣日日新報》中却很少见。

3. 关于‘意大利’的比较
关于两报对于‘意大利’中、日式标记使用情况的比较可参见表16。
表16 ‘意大利’中式、日式标记的两报比较


‘意大利’

全体

中文文章

日文文章

中式

日式

无法判别

中式

日式

无法判别

中式

日式

无法判别

臺灣日日新報

0%

82%

18%

0%

18%

82%

0%

100%

0%

臺灣民報

18%

40%

42%

20%

34%

46%

0%

100%

0%

由上述统计可知:两报均主要使用日式标记,尤其在《臺灣日日新報》中,更是一面倒地使用了日式标记。而两报最大的差异在于,《臺灣民報》中使用中式的「義」系标记占了18%,但在《臺灣日日新報》中「義」系标记却一次也没出现。按文章所用语言类别来比较,两报在日文文章中均百分之百地完全使用了日式标记。

4. 关于‘澳大利亚’的比较
关于两报对于‘澳大利亚’中、日式标记使用情况的比较可参见表17。
此一地名不论是在官报系统的《臺灣日日新報》中或是在民报系统的《臺灣民報》中均以使用日式标记为主。这样的现象不
但呈现于日文文章中,在中文文章中也是相仿。‘澳大利亚’这个在1801年才被证实存在的大陆(王敏東,1994),其地名的标记在当时的台湾,是以接受日式写法为主流的。类似的倾向在表示‘亚非利加’的标记时亦观察得到,但在‘澳大利亚’这个地名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两报另一个相同点是:《臺灣民報》与《臺灣日日新報》皆以略称为主来标记这一地名。在《臺灣日日新報》中略称占了9成;而在《臺灣民報》中则占8成。
表17‘澳大利亚’中式、日式标记的两报比较


‘澳大利亚’

全体

中文文章

日文文章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臺灣日日新報

2%

98%

5%

95%

0%

100%

臺灣民報

26%

74%

29%

71%

0%

100%

5.关于‘德意志’的比较
关于两报对于‘德意志’中、日式标记使用情况的比较可参见表18。
表18‘德意志’中式、日式标记的两报比较


‘德意志’

全体

中文文章

日文文章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臺灣日日新報

21%

79%

98%

2%

0%

100%

臺灣民報

75%

25%

82%

18%

0%

100%

关于这一地名,两报的差异在于:《臺灣民報》中最常用的标记是「德國」;《臺灣日日新報》中最常用的标记则为「獨(独)逸」。其中《臺灣民報》中出现过的「德意志」(15例、占4%),在《臺灣日日新報》中却无一用例。另外,在《臺灣民報》中,略称的「德(德國)」占了约7成(68%);《臺灣日日新報》中「德(德國)」仅占了2成(20.4%)。
两报都倾向在日文文章中使用日式标记;中文文章中使用中式标记,呈现出标记与当篇文章所使用的语言相一致的情形。

6.关于‘法兰西’的比较
关于两报对于‘法兰西’中、日式标记使用情况的比较可参见表19。
表19‘法兰西’中式、日式标记的两报比较


‘法兰西’

全体

中文文章

日文文章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中式

日式

臺灣日日新報

20%

80%

96%

4%

0%

100%

臺灣民報

79%

21%

86%

14%

10%

90%

关于‘法兰西’此一地名,除上表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以外,《臺灣民報》中最常用的标记是「法(法國)」;《臺灣日日新報》中最常用的标记则为「佛(佛國)」,这是两报最明显的差异。两报的相同点是:《臺灣民報》与《臺灣日日新報》皆以略称为主来标记此一地名,其中在《臺灣日日新報》中略称占了约80%,在《臺灣民報》中略称则占了83%。
另外,按文章所用语言类别来比较,两报在表达‘法兰西’标记的使用上和‘德意志’的情形类似,都倾向于在日文文章中使用日式标记;在中文文章中使用中式标记。
六、讨    论
由上述详实地比较探讨可知:日据时期台湾外国地名标记的个别差异颇大,并非全面趋向使用日式或全面趋向中式,也不是中文文章中就多使用中式标记或日文文章中就多使用日式标记。官报和民报的差异是:官报基本上倾向使用日式标记,这或许跟中日版面占的比例有关,但却也未能达百分之百,还是多多少少受到了被殖民地──台湾原本所使用的标记的影响。影响的程度虽然不大,意义却不凡。若再细分,则可归纳成如下数点:
1. 中文文章中,中日式标记使用纷乱,既非因“日据”而使用日式标记居多,亦非因是“中文文章”而使用中式标记居多。《臺灣日日新報》上的中文文章中,日式标记多于中式标记的有‘亚非利加’和‘澳大利亚’两地名;中式标记多于日式标记的有‘亚美利加’、‘德意志’和‘法兰西’。这样的倾向在《臺灣民報》中亦同样存在,显示这是当时普遍的倾向。这些倾向的产生是受地名本身的影响,可能是‘亚非利加’和‘澳大利亚’当时与台湾的实质接触较少,台湾人对此两地不如其它如‘亚美利加’等熟悉。这一点,从此次搜集的用例数亦可见一斑。因为‘亚非利加’和‘澳大利亚’的讯息多经日本传入,所以就连地名标记亦多直接采用了日式的标记(注:銘傳大學下岡友加氏提供“或許因爲此2地名本身不常被使用亦即所能搜集到之用例數不多,所以異標記多亦即標記較不統一、統一的需求低”的看法)。
2. 官报和民报均多使用日式标记,且《臺灣日日新報》使用日式标记的比例高于《臺灣民報》,但并非绝对。如‘亚非利加’和‘法兰西’二地名即有中式标记出现于《臺灣民報》日文版中的情形,而《臺灣日日新報》除‘亚美利加’之外,均100%使用日式标记。
3. 总体而言,《臺灣日日新報》上“日式标记多于中式标记”的倾向比《臺灣民報》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臺灣日日新報》为官报;另一方面其经济等资源较《臺灣民報》丰厚得多,在校稿品质等方面的控制也就有可能得以更加严谨。
另外,两报的共通点有:“表‘亞非利加’、‘亞美利加’等的標記兩報都常使用略稱”,这所反映的或许是:日据时代中期,台湾对世界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对于外国地名无需使用全名,仅用略称便足以达到传达的效应。
两报之相异点则有:表‘亚非利加’的标记,在《臺灣民報》中以「阿弗利加」的用例最多,而《臺灣日日新報》则最经常地使用略称「南阿」等。
总之,此次藉由日据时期外国地名标记的状况得以了解当时语言文字使用的混乱,除直接表明当时“书不同文”的情形外,各个地名中、日式标记使用状况的分歧,显示出各地名各自的独立性,有各自探讨的价值与必要。统治国利用其政治上的强势,企图在语言文字上征服被殖民地,但是几十年下来,这种人为的影响力却无法完全一统。不仅在台湾人自办的民报上如此,连日本的官报都不敌被殖民地语言文字的影响,不但在中文的文章报导中日式标记不全然占优势,就连日文的文章报导中都并非百分之百的使用日式标记。这些“书同文”或“书不同文”的情形除了文字标记直接的表象外,也包含着当时特殊的文化内在意向。
                   
*本文凡涉及台湾人名、书刊名、引用的台湾报刊内容均用原繁体字排印;台湾日据时期的外国地名标记用当时原用字形;其余均用简体字排印。

【参考文献】
貝美代子《国定読本の外来語表記形式の変遷》,载《近代語の研究》第6集,160~218页、明治書院,1997年(日本)。
高錦惠《明治時期〈臺灣日日新報〉的版面編排設計之硏究》,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硏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台湾)。
洪桂己《光復以前的:臺灣新報業》,载《報學》第2巻10期,1962年8月(台湾)。
梁明雄《〈臺灣民報〉與臺灣新文學運動》,载《中日文化》第18号,108~115页,1995年(台湾)。
林文睿《臺灣日日新報》影印本〈序〉,五南出版,1995年(台湾)。
世新大學新聞學系《傳播與社會》,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台湾)。
田中一二編《臺灣年鑑》(大正16年度版),334~335页,1926年(台湾)。
《臺灣日日新報》影印本,五南出版,1995年(台湾)。
王敏東《外国地名の漢字表記についての通時的研究》,大阪大学国文学(国语学)博士论文,1994年(日本)。
王敏東《漢字による外国地名の略稱について》,载《国語文字史の研究》三、和泉書院,153~180页,1996年6月(日本)
王敏東、何家德、洪子傑、連雅琪、盧慧萍《台湾における外国地名の表記について―日本占領時代の〈臺灣民報〉を中心に―》,第4回漢字文化圏近代語研究会,2004年3月(日本関西大学)。
王溪清《日據時期臺灣發行的日文報紙》,载《台南文化》新40期,105~117页,1995年12月(台湾)。
謝東閔《臺灣日日新報》影印本〈序〉,五南出版,1995年(台湾)。
葉榮鍾《日據下臺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下)》,星晨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台湾)。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三民出版,1967年(台湾)。
張圍東《日據時代臺灣報紙小史》,载《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5巻第3期、49~58页、1999年(台湾)。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 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允晨文化、2003年(台湾)。
 

王敏東 臺灣銘傳大學副教授
李佳音 臺灣銘傳大學研究生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