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汉字的性质
【内容提要】文字的性质取决于语言的结构,现代汉字的性质是由现代汉语的特点决定的。文字用形体负载语言成分的音和义,文字的音和义与语言单位的音和义的联系是决定文字性质的两个方面。从音上看,汉字的字音所标示的绝大部分是汉语语素的声音,所以现代汉字是语素文字;从义上看,汉字的字义直接与语素义或词义发生联系,所以现代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因此我们认为现代汉字是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
【关键字】现代汉字 性质 语素文字
一、关于汉字性质的讨论
对于汉字性质的讨论由来已久,人们最先从古文字研究领域入手。至今仍是文字学研究领域中的的一个热点,意见分歧很大,有些观点甚至截然对立。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研究的客体具有复杂性,对复杂客体的认识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二是研究者观察客体的角度不同,所使用属于的概念内涵不一致。其症结突出表现在对“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理解不同上。
索绪尔认为文字的存在是为了表现语言,并由此推出文字只有两种体系:即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的表意文字(ideagraphic writing)和模写词声音的表音文字两种。①布龙菲尔德认为这种提法很容易引起误解,便把表意文字改称表词文字(word writing)或言词文字(logographic writing)。②由此可见,表意文字与表词文字、言词文字应该是一个概念,即指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表达的观念发生关系。按照这个观点,表意文字中的词可以有读音,表音文字中的词也可以有意义,也就是说,文字与语言形式之间,与所记录的语言中的词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然而,在中国大众所使用的表意文字是另外一个意义,人们常常把表意文字理解为见形知义的文字,词的意义直接可以从字形上反映出来。基于这种观点,有人只把甲骨文、小篆或此之前的文字画看作是表意文字,甚至只把图画文字算作表意文字,隶楷以后的汉字就不能叫表意文字了③。或者形旁可以表意的话,也经该算是意音文字④。相应地,把表音文字理解为有读音的文字,这样通俗的概念和专业术语的含义就大相径庭了。比如有人就认为,“就甲骨文的整个形体来说,就它的根本功能和作用来说,它的每一个符号都有固定的读音,完全属于表音文字的体系,已经发展到了表音文字阶段。”⑤显然这是把有无固定读音作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区别了。实际上每一种成熟的文字体系其组成部分都是有义也有音的,这是文字记录语言的事实决定的,文字要记录语言成分,就必然要负载语言成分的音和义,我们总不能说一切文字都是表音文字或一切文字都是表意文字吧?退一万步说,即使可以这样说,这对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字又有什么帮助呢?所以从文字符号本身是否有读音和意义上去理解“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又力图以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划分文字类型是徒劳的。难怪有人发出感叹,认为文字不能分成表音和表意两种类型,因为“许多文字不是纯粹表音或纯粹表意的,就是被当作表意文字的代表——汉字也不是只表意不表音的。”⑥这显然是错误理解后的无奈,这无异于说文字不能区分类型,因为所有的文字都一样。于是有些人就有另辟蹊径,对文字记载的音和义避而不谈,而是从文字符号的构成上入手去揭示文字的性质,用文字结构特点代替文字的性质。说古代汉字是“象形拼符表词文字”,现代汉字(汉隶以后的汉字)是“方块拼符表词文字”⑦。其实,“象形”和“方块”之间并不矛盾,除了图画文字时代不是用方块表示的,汉字早在西周末年一字一格的方块布局就已经基本确定下来了。西周末年的《虢季子白盘》的铭文一共8行,每行13个字,每个字不但大小一样,而且距离相等。再如《宗妇鼎》、《宗妇盘》都是先画好了方格,然后再铸,每行五格,每格一字。所以说古代汉字是象形,现代汉字是方块,未免把汉字的性质简单化了。还有人从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出发,把汉字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或“意符音符记号”文字⑧。作为汉字的构成特点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汉字结构特点不等于汉字的性质,打一个简单的比方,人的本质是能劳动,如果把人的本质说成是“头身子胳膊腿”大概没有人会同意,尽管这大致能区分人和禽类,但结构是不能代替本质的。
二、确定文字性质的前提
文字的性质即一种文字区别于另一种文字的根本特性,所以它应该是唯一的,判定文字性质的前提也应该是一致的,只有用最统一的前提,才能得出区别性的结论。我们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要确定文字的性质就要看文字单位和语言单位的关系,要看用什么样的文字单位记录什么样的语言单位。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澄清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认为应该从文字记录语言的方法上看,一种是认为应该从文字本身的结构去看。
第一种看法中,“文字”应该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这个含义上的“文字记录语言的方法”无法区别不同性质的文字,因为这种方法是共同的,即都是采用形音义的方式,把语言的听觉符号变为视觉的书写符号,正像有人说的“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以不同的形体记录语言的各个成分。”⑨于是就必须转向第二个含义,指一个个具体的字。说“单个字记录语言”不通,因为“单个字”与语言是两个层面上不等级的单位。即单个字不与语言对应,只与语言的组成单位发生联系。所以确切地说,这种观点应该表述为“从文字(单个字)记录语言成分的方法上看”,也就是说,从文字基本单位与语言基本单位的关系上看,而这正是我们观点。
第二种看法是从文字本身的结构看。如前所述,它只能揭示一种文字的构字特点,而非本质特性。把现代汉字说成是“音符意符记号”文字,只能说明现代汉字的构成多是意符加音符、意符加记号、音符加记号或者纯记号字。事实上文字的结构是由语言的结构决定的,语言要求文字反映它的变化,改变文字影响交际功能的因素,这也是一些国家文字改革成功的原因。
所以,字的结构不反映文字的本质,更多地反映语言的特点。比如日本最初把汉字作为日文字母(表音符号),一句话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来表达,这很不符合黏着语的特性,后来便产生了草书字母——平假名,另外又模仿楷书字体,切取其中一部分,形成日本楷书字母——片假名,进而形成音节文字。汉语是孤立语,才决定它采用一个个单字的形式来记录汉语,说穿了,只有语言单位与文字单位的关系,才决定了文字的本质特征。
那么,这个文字单位是什么呢?它就是记录语言单位的符号——字。它既不同于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也不同于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因为前者是从文字记录语言的一般方法上看,后者是从文字本身的结构看。之所以出现文字学上的“字”的概念,显然是拼音文字和汉字比较的结果。而在字与字母、字与词之间的关系上,一向是争论最多的,到底是字与字母同级,还是与单词同级?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说“英文里几乎每个字都代表一个词,大家并不是没有把它看成表词文字,而是把它看作因无文字的吗?”⑩很显然,这是拿汉字与英文字母组成的单词比,认为一个个汉字和一个个单词既有音又有义,不能给文字分类,所以只好看下一个层次——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其实字母和词不能互相代替,汉字也不能简单对应西文中的词。
很长时间以来,大家共同使用“文字”这一概念,指称语言符号的系统。而在指称文字的基本单位是,汉语使用“字”的概念,英文或其他文字使用“字母”的概念,好像彼此并没有什么矛盾。然而,当我们探讨文字性质的时候,文字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这个问题就非回答不可了。
在汉语中,字与词相混的现象由来已久,古汉语字词基本对应,人们便很少有词的概念,英语书面语中只有“字母”和“词”当然就不可能有字的概念。于是人们看到汉字一般都有意义而且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意义单位,而英文等表音文字中字母串(单词)也相对独立而有意义,便自然地认为汉语中的字相当于英文中的词,或英语中的词就是汉语所说的字。如果古汉语单个字和单个词在书面语中视觉上基本重合,那么现代汉语中则有了分离。我们总不能说“我们”是一个字或者两个词吧?而只能说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一个词,这样汉语中就有三个字组成的词、四个字组成的词……。而英语呢,无论一个单词有多长,有多少个字母总归是一个词,这又怎么对应呢?所以字符作为文字本身所使用的符号只能属于文字系统,不能属于语言系统。语言是听觉符号,其基本单位是词;文字是视觉符号,其基本单位是字。一个个汉字是汉字体系中的成员,而用字母拼成的一个个单词不是文字体系的成员,而是英语词汇中的成员,只有字母属于文字的体系。
由此我们可以说,汉字中数以万计的词可以用几千个汉字或汉字组合记录下来,英语中数以万计的词可以用字母及字母组合表示出来。再说明确一点,汉语有几千个常用汉字,而英文的字母只有26个。这似乎非常不符合人的传统观念,字母没有意义怎么算字呢?在习惯了汉字的人看来,字一定要有形音义三个要素,即使很多汉字真的没有意义。关于这个问题,吕叔湘先生早在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30周年时就说过,“语言首先是一串声音,文字是用来传写语音的,汉字的特殊形式掩盖了这一事实,造成了一种假象:仿佛现有文字,一个字有音有义,语音变成了附属于文字的东西。”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记录与语言的文字首先是传写语音的,一串语言的声音是有意义的,但是其中某一个声音单位不一定有意义。如汉语中的萄、蜓、蝙等。如果我们能把字义这个说法从头脑中剔除,那么理解这个问题就十分容易了。举例来说,“日”这个字符作为记录词的符号来看,它是一个有音有义的字,作为“日”所使用的符号看,它本身没有意义。其他所有的字也是这样,对英语来说也是如此。“a”作为英语不定冠词的符号来看,是一个有音有义的字,作为它使用的符号看,它只是表示一定语音的字母,没有意义。
总之,考察汉字性质的对象只能是文字的基本单位——字,要看用什么样的文字记录什么样的语言单位。方块汉字记录的是以音节为单位的语素,所以是语素文字,西文记录的是语言的音素或音节,所以这样的文字是音素文字或音节文字。
三、现代汉字的性质
明确了考察对象和前提,汉字的性质就不难确定了。既然文字的性质要看文字单位与语言单位的关系,那就需要明确汉字与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文字记录语言的,文字是用形体负载语言成分的音和义,所以只有形是文字独有的,它与语言的关系直接表现在音和义两个方面,这样文字的音和义与语言单位的音和义的联系就是我们考察文字性质的两个方面。
从音上看,汉字的字音所标示的绝大部分是汉语语素的声音,即一个字音与一个语素音基本对应,换句话说,在现代汉语中,一个语素基本对应一个汉字,所以语素文字便是现代汉字的性质。诚然,有些情况是两个字音或多个字音与一个语素对应,但这种现象不足以构成对语素对应汉字的影响,因此也就无法构成对现代汉字性质的影响。正像现代英语中并不是每个字母或字母组合都有发音一样,并不影响英语作为音素文字的性质,而且这种现象比起汉语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bomb”中的最后一个“b”,comb中的最后一个b,robe中的e,eight中的gh,gingham中的h,bogh中的gh,等等。相反,汉语中两个或多个字音对应一个语素音的情况只限于双音连绵词和译音词等为数不多的词。
从义上考虑,汉字所谓的字义直接与语素义或词义发生联系。单音节语素的意义往往被看作字义,如山、水、人、木等。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义也往往与构字的字义相关。从这个角度说,现代汉字依然是表意文字。
综合以上两点,现代汉字可称为表意体系语素文字,古代汉字可称为表意体系的词文字。也就是说,无论古代汉字还是现代汉字,仍然属于“一个词(语素)用一个符号表示的表意文字。
注:
①参见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译本,第50-51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
②参见布隆菲尔德《语言论》中译本,第360页,商务印书馆1980年。
③⑤姚孝遂《古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发展阶段》,《古文字》第4期,中华书局,1980年。
④参见周有光《人类文字学刍议》,《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4期。
⑥宋振华、刘伶《语言理论》第316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⑦王伯熙《文字的分类和汉字的性质》,《中国语文》1984年第2期。
⑧裘锡圭《汉字的性质》,《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
⑨王振昆、谢文庆、刘振铎《语言学基础》第262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年。
⑩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第16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
主要参考文献
《汉字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88年。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
高家莺、范可育、费锦昌《现代汉字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彭泽润《普通文字学中的“字”及有关理论》,《湖南师大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1期。
李禄兴《现代汉字学要略》,文津出版社1998年。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 李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