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的陶文

作者 孔德铭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61期 发布时间 2014-11-10

作者简介
河南省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文字学、考古学。本文节编自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三届文字发展论坛论文集《殷墟文字漫议》。

殷墟出土陶文(符号)资料较丰富。1958至196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发掘中,在陶器上发现有部分陶文(或符号)。个别的为朱书。大部见于盆、簋口沿部;极个别的刻在豆沿或罐的外壁上。可辨识的有“鬲”“甗”“壬”“亥”“甲”“乙”等,个别的近似“马”“享”,也有不可识的,还有的可能是八卦的重卦符号及其他符号。

上世纪30年代殷墟遗址共出土刻有文字和符号的陶器82件,其中70件只有一个字或符号,总共有100余字,一个字以上的有数件,是随便刻画的,不能辨读;有两件陶器上,每件刻有两段文字。除两组文字分别为朱书和墨书外,其余都是刻或画的。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小屯、苗圃北地、大司空村、花园庄等遗址陆续出土了一些刻有文字或符号的陶器,约有20件,多为一个字或符号,两字以上的较少,除2件为朱书外,其余都是刻的。《殷墟陶器研究》的作者认为陶器上文字或符号与青铜器上的文字或符号一样,似乎不常作文字用的一种符号出现;这种符号可以说是介乎纹饰与文字间的一种发展。早期的文字也只是某种符号及其附带之意义,与某种声音发生了固定关系。殷墟陶器上所刻画的类似文字的符号或文字,最像那时铜器上的款识。

《殷墟的发现与研究》一书,把殷墟出土的陶文进行了总结,把陶文按内容分为八类,主要有数字、方位、人名、族名或方国名、图形文字或符号、干支、易卦、卜辞以及其他。
在殷墟陶文中,近期安阳市民间收藏家征集出土于安阳市西北约十五公里的渔洋村、殷墟王裕口村和采集于殷墟的陶文资料5例,其中有“鼓”“宁”“丙”及“戎亚甾鼎”等共计9字。宁为商的部族之一,带宁字青铜器主要出土于殷墟南区刘家庄一带。戎也是商代晚期一个重要的部族,“戎亚甾鼎”四字刻在陶鼎的足部,带戎字的青铜器殷墟西区M271、M284、M1125出土有3例,此外河北新乐和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也有出土。殷墟陶文从现有的考古资料上看,主要出土于小屯宫殿宗庙区及其附近地区,殷墟外围考古中较少发现。这一现象说明,文字出现后,在商代晚期还仅为少数人掌握,远未普及,并且掌握文字的这部分人也只为殷墟王室服务。

相对于甲骨文来说,殷墟陶文资料出土较少,但内容十分丰富,是殷墟文字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殷墟陶文资料可与青铜器上的铭文相印证,对研究殷墟文字甚至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与发展,都提供了重要资料。

单从陶文(符号)来看,中国文字起源从河南舞阳的贾湖陶文(符号)至安徽双墩遗址大量陶文(符号)的出现,再到殷墟陶文,大体上反映了中国古陶文发展的脉络,也代表了中国文字起源发展大致方向。因此,开展对殷墟出土的各方面文字的综合研究,对中国文字的起源研究更有意义。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