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文字通论》 古文字分学科成熟的标志

作者 闻述之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55期 发布时间 2014-11-10

战国文字被称为“中国最难认的文字”“中国文字中材料最复杂的文字”,在中华文明的产生与传承上,其作用极其重要。现发现有多部古典文献用战国文字书写。《战国文字通论》被公认为“战国古文通论性著作第一部”,是海内外古文字学者的必备工具书。

殷商文字主要是甲骨文,西周春秋文字主要是金文,战国文字则不同,散见于金文、陶文、玺印、货币、简帛、石刻等项,很难综合考察。早在上世纪20年代,王国维曾将这一时期的文字区分为东土(六国)和西土(秦),特别指出六国文字“上与殷周古文,中与秦文,下与小篆不合”,乃是当时的“通行文字”,但他未能做具体研究。后来,唐兰有编著《六国文字研究》的计划,也没有实现。1933年寿县李三孤堆楚墓发现大量金文,1942年长沙子弹库出土帛书,都在很长时间不能正确释读。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才有论著将各种战国文字材料集中起来,依《说文》“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之说,划分为三晋、燕、齐、楚、秦五系,给这个学科分支的建立开拓了道路。

《战国文字通论》,中华书局1989年出版,2003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订补本。本书论战国文字的发现和研究,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战国文字分域,战国文字形体演变,战国文字释读方法,综述战国文字研究成果,对战国文字研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战国文字通论》不仅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战国文字作了科学的五系划分,而且全面论述了《说文解字》《三体石经》《汗简》和《古文四声韵》中古文的来源及其与战国古文的关系,举证翔实,评说允当,拓宽了战国文字研究以至整个古文字研究使用对勘资料的路径。书中还总结了各区系文字的风格特点、战国文字形体演变的规律,提出了战国文字释读的方法,观察至细,分析入微,归纳精准。

在本书第五章,何琳仪分九节论述了战国文字的释读方法,如:历史比较法、异域比较法、同域比较法、古文比较法、谐声比较法、音义相谐法、辞例推勘法、语法分析法,对如何考释战国文字很有启发。有专家评论此书有两个优点:第一是博采众说,去取谨慎。吸收前人成果时特别注意别择,对新的研究成果也能够很快融汇。第二是推陈出新,多有创见。虽然侧重于综述,但在各章节中都含有作者精心研究的新收获,给人以启示。

李学勤在谈到战国文字的研究时说:“战国文字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分支,比简帛学更迟一些。战国文字研究在改革开放以后进步非常快。在历届‘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的会议上,这个分支的论文越来越多。1989年何琳仪的《战国文字通论》(2003年订补本)和2001年汤余惠主编的《战国文字编》的出版,可以作为这个学科分支成熟的标志。”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