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张敞第一次释读金文

作者 边继芝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55期 发布时间 2014-11-10

钟鼎一直被视为立国重器。从汉到唐1200年间,所见青铜器出土的记载,总数不到20件,可谓寥之星辰。青铜器的出土极为罕见,因此常常被看成上天赐予的吉兆。青铜器上的铭文也理所当然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偶得古鼎,或改元,称神瑞,书之史册,俄臣节能辨之者,世惊为奇”(清代学者阮元)。

《史记》记载,汉武帝藏有一件铜器,大臣李少君指为齐桓公陈于柏寝之物,检视銘文,果然是齐桓公器。《汉书·武帝纪》又载,元鼎元年“得鼎汾水上”。这只鼎没有铭文,但纹饰很漂亮。文武大臣认为这是“天祚有德”的祥瑞。为此,武帝把年号改为元鼎,并把鼎放于宗庙之中。

《汉书·郊祀志》还记载:汉宣帝时,美阳县(今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附近)出土了一件铜鼎。王公大臣又认为是祥瑞,援引武帝的旧例,认为应该把它好好地供养于宗庙。但当时研究青铜铭文的专家、时任京兆尹的张敞释出了鼎上的铭文,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指出,其中几句是:“王命尸臣:‘官此栒邑,赐尔旗鸾黼黻雕戈’臣尸拜手稽首曰:‘敢对扬于天子丕显休命。’”

张敞认为,该鼎出于歧东周人旧居之地,从铭文上看,记录了周王褒赐尸臣的内容,尸臣的子孙便刻铭颂扬祖先功烈。现在鼎的出土,只是旧藏的发现,不是祥瑞的天降。故此鼎不宜存于宗庙,而应该藏于家庙之中。最后大家同意了他的看法。可惜此鼎后来失传,现已无法核校。但张敞释读铭文,而且据铭文内容研究铜器的过程却载入了史册。

现在的文字学家认为,在金文资料所见不多的东汉时期,能有张敞这样的解读,应该是很不错了。他所释的“赐尔旗鸾黼黻雕戈”“拜手稽首”“敢对扬于天子丕显休命”与今所见铭文用语基本相同,可见张敞已经认识了这20多个金文。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研究商周青铜器铭文的专家。

《后汉书·艺文志》杂家类中记有“孔甲盘盂”铭文二十六篇,可见班固也是比较重视古铜器的。《后汉书·窦宪传》还记载了和帝永元元年九月,窦宪伐匈奴,南单于漠北“遗宪古鼎”,该鼎上的铭文为 “仲山甫鼎,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东汉古文字学家许慎很重视前代的青铜器铭文,他所著的《说文解字》收有四五百个古字,并且在这本书的自序中说:“郡国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

汉代以后的梁、唐也有鼎的记载,但在这段时期,文献中涉及古青铜器研究的记载是零星的,只是个别学者偶做研究,没有人系统地搜集和整理古青铜器,也没有系统专门的研究方法。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