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篇》——我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

作者 东方白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33期 发布时间 2014-11-08

《玉篇》是一部按汉字形体分部编排的字书。梁武帝大同九年(543)太学博士顾野王撰。顾野王(519-581),吴郡吴人。入陈为国学博士,黄门侍郎。后又在梁朝为官,是南朝梁、陈时期的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著作宏瞻,其中传世著名者以《玉篇》为最。这一时期,顾野王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字体,写成《玉篇》30卷,完成了我国文字训诂学的一部重要著作。

《玉篇》卷首有“野王自序”和“进《玉篇》启”,这部书是奉命而作,呈给梁武帝之子萧绎的。书分30卷,可是《隋书经籍志》著录作31卷,《日本见在书目》也是如此记载,可能是序文跟表启曾为一卷。

《玉篇》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体例,但又有所改进,释字以音义为主,而不像《说文解字》用六书理论来分析字形。同时,《说文解字》以小篆书字,而《玉篇》以楷书收字。《说文解字》以释形为主,讲本义也是为了证明字形,不讲引申义;而《玉篇》以释义为主,文字之训不限本义,而是列举一字之多种意义。《玉篇》释字,先反切注音,然后释义,在详细的引证之外,有时还加按语,并将异体字附后,注明另见。

从收字的情况来看,《玉篇》30卷,收字比《说文解字》多6000个,共收16,917字,分542部。因此,从学术地位来看,《玉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楷书字典,是继《说文解字》后对后代字典编纂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书,但原本只存残卷。

唐代封演《闻见记》称《玉篇》“凡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字”。今日我们看到的《玉篇》,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陈彭年等重修版本。唐代上元间孙强的增字本,收字有22,561字,比封演所记的数目多5600多字,而注解大有删削,已经不是原本之旧。顾野王原本在宋代就已亡佚,只有日本还保存一部分传写本,并且不少都是残卷。这些字都是唐代到中国留学的日本学生和僧人传抄带回日本的。共存62部的2052字,相当原书的1/8强,是稀有的秘籍。

从顾野王的原本来看,每字下不仅注明字义,而且举出见于古籍的例证和前人的注解,先经传,后子史文集,最后是字书、训诂书,极其详备,字有异体也分别注明,跟今本很不一样。

顾野王在自序中说:“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训同,或文均而释异,百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错尤多,难用寻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预缵过庭,总会众篇,校雠群籍,以成一家之制,文字之训以备。”这说明他作《玉篇》的宗旨是要综合众书,辨别形体意义的异同,网罗训释,以成一家之言。和《字林》相比,《玉篇》比《字林》多收4000多字,是《字林》之后一部重要著作。可惜后来由于孙强增删,又经陈彭年等重修,原书体例已大改变。现在通常应用的是清代张士俊泽存堂宋刻本。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