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自创文字——彝文
彝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是由南下的古氐羌先民与西南一些古代土著部落结合构成的族群,现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彝族自称“诺苏”“聂苏”“尼”等,他称“诺苏泼”“阿西泼”“撒尼”“黑彝”“白彝”等。汉文史料在不同时期则有不同的称法,如“夷”“罗罗”“倮倮”等。鉴于彝族众多的自称和他称的不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调查、识别以及尊重广大彝族同胞的意愿,统称为彝族。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语有六大方言,在六大方言区中,只有四个方言区保留有彝文,其他两个方言区彝文已失传。与彝语方言一样,不同地区的彝族文字也有差异,彼此无法看懂对方的文献。彝族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一种土生土长的自创文字。
汉代彝文已是相当成熟和定形的文字,可见彝文产生最迟不晚于汉代。彝文为单音节表意文字,这种文字一个字母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音节,功能有些像日本的“假名”。明清两代不少书里说,这种文字“字如蝌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彝文中虽有大量的象形文字,但它是方块字体系的象形字,因而属于抽象化了的象形文,即一个方块字读一个音节,始初表一种词义,后来引申或假借代表多个词义。
彝文构形基本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等几种形式。彝文基本笔画为:点、横、竖、斜、弯、圆、横折竖、竖折横等。彝文书写行款与汉文基本相似,笔画顺序和书写规则一般是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先中间后两边。彝文书写为楷体,目前尚未发现草书彝文字体。
用彝文写成的历史文献浩如烟海,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律、军事、文化教育、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宗教、天文地理、医药等领域,现翻译整理的彝文文献代表作有《爨文丛刻》《西南彝志》《宇宙人文论》《彝族诗文论》《劝善经》《阿诗玛》《指路经》等。
彝文的写法在20世纪60年代前很不统一。四川凉山自治州于1980年整理出了一套《彝文规范方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