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族文字之一历史悠远蒙古文
编者按
传统民族文字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馆“民族文字大家庭”中的第二单元。
传统民族文字是指历史上形成,并且今天仍在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其中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通用于本民族地区,应用于各种不同领域,具有正式官方文字的法律地位,是我国使用最充分最广泛的少数民族文字。
------------------
蒙古文是我国蒙古族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13世纪初,蒙古族创制了自己的文字。据记述,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以后,回鹘字母开始被蒙古族用来拼写自己的语言,是现行蒙古文的前身,现在称为回鹘式蒙古文。其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颁行“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今通称“八思巴文”)后,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元代后期,回鹘式蒙古文又逐渐通行。到17世纪时,回鹘式蒙古文发展成为两支,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蒙古文,一支是只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蒙古文。传统蒙文主要通行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托忒蒙古文主要通行于我国新疆蒙古族居住地区。
1945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蒙古人转用以俄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俗称“新蒙文”。亦称斯拉夫蒙文或基里尔字母蒙古文,主要通行于蒙古国。这种文字的字母表比俄文多θ、Y两个元音字母。长元音用双写字母表示。20世纪90年代,蒙古国决定恢复传统蒙文的使用,与新蒙文同样是正式文字,在学校里同时教传统蒙文。
传统蒙古文与回鹘式蒙古文相比,有如下特点:一些字母的形状有了改进,更便于连写;一些字母的写法发生分化,分别表示不同的读音;补充了拼写借词时使用的一些字母;拼写规则趋于严密,一个词不再分写成两段。有些词和附加成分的规范写法改成接近现代口语的形式,并增加了新式标点符号。现行蒙古文字母表包括29个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辅音d、t多数情况下在词首是一种写法,在词中音节首是另一种写法;ɡ、k在阴性词里写法一样。
蒙古文在蒙古族的文化发展上起过重要作用。在蒙古族发展的历史上,各种形式的蒙古文历史、文学作品相继问世,有些一直流传至今。其中,历史著作以《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最为著名,被称为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巨著。蒙古族通过自己的语言保存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用蒙古文出版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文学等方面的图书,其中包括中外名著的译本,并发行了多种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