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少数民族文字之六面临传承危机的满文

作者 叶静思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490期 发布时间 2014-11-07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与明朝和蒙古各部的联系日趋频繁,创制满文提到了工作日程。

努尔哈赤首创“老满文”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赤“欲以蒙古字编成国书”,命令精通语言文字的官员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满文。额尔德尼和噶盖推辞说:“我等习蒙古字,始知蒙古语。若以我国语编创译书,我等实不能。”努尔哈赤说:“汉人念汉字,学与不学者皆知。蒙古人念蒙古字,学与不学者亦皆知。我国之言,写蒙古之字,则不习蒙古语者不能知矣。何汝等以本国言语编字为难,以习他国之言为易耶?”见二人仍然面有难色,不得要领,努尔哈赤接着又说:“写阿字,下合一玛字,此非阿玛(按:阿玛,父亲)乎?额字,下合一默字,此非额默(按:额默,母亲)乎?吾意决矣,尔等试写可也。”
  于是,额尔德尼和噶盖奉命在蒙古文的基础上,遵照努尔哈赤创制满文的基本原则,即参照蒙古字母,协和满族语音,创制了无圈点的满文,史称“老满文”。

皇太极命改“新满文”
  老满文诞生后,完全借用蒙古文记录,存在诸多弊病,有时候写一个词,有几种读法,因读法不同,词义也截然不同,遇到人名、地名,困难更大。
天聪六年,皇太极命令达海等将满文加以圈点,以作区别。经过改造的满文臻于完善,通常被称为“新满文”或“有圈点满文”。
  满文是表音文字,即拼音文字,有元音字母和辅音字母之分。元音字母6个,辅音字母22个,再加用于拼写外来借词的特定字母10个,共计38个字母。元音可以自成音节,也可以复合成音节,辅音和元音结合也可以成音节。某些单音节和复合音节可以构成词,再按一定的语法关系连接词与词之后就构成了句子,表达某一完整的意思。
  满文基本语序为主语在前,宾语居中,谓语在后。虚词较丰富,可灵活表达语法意义。名词有格,指人名词有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体、式、形动和副动等形态变化,是一种表达意义丰富、形式多彩的语言。满语不容置疑是源于女真语,但又不是女真语,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成的一种新语言。

满文由盛转衰面临传承危机
  清入关建立全国性的政权后,满文的地位更加显赫,称之为“清字”,定为“国书”。其使用范围随之扩大,除满族原先居住的东北地区、中央国家机关和宫廷各部门普遍使用外,派驻八旗满洲兵丁的全国各重镇要地也都使用满文。
  但随着满族接受汉文化的程度越来越深,满汉的全面融合逐渐限制了满文的应用。自乾隆起,满文的应用越来越少,发展出现了转衰的趋势。同治以后,满语逐渐失去了行政上的重要应用,连公文也被汉文所取代。
  1911年,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覆灭,满文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时至今日,能够读懂满文的人不多。而满语在全国也仅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些满族村屯的少数几位老人仍能使用。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