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难写难认的“俗字”
在日常语言运用中,有些字我们经常说到,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如果要写下来却很困难,甚至看到这些字也不太清楚怎么读。
比如,表示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襻”字,读pàn(常说“纽襻儿”)。表示穿在牛鼻孔里的小木棍儿或小铁环的“桊”字,读juàn(常说“牛鼻桊儿”)。表示桌椅腿中间的横木的“牚”字,读chèng。表示把食物放到沸水或沸油里稍微一煮的烹调方法的“汆”字,读(cuān)。表示婴儿头顶骨未合缝地方的“囟”字,读xìn(常说“囟门儿”)。表示手脚因摩擦而生硬皮的“趼”字,读jiǎn(常说“趼子”)。表示一种儿童玩具,两头小中间大的“尜”字,读gá。表示尿布的“褯”字,读jiè。从词性上看,这些都是属于名词性的。
再看动词。比如走路不小心把脚扭伤了叫“崴(wǎi)着脚了”;管拔草、除草叫“薅(hāo)草”。还有“擤鼻涕”的“擤”(xǐng);揩油的“揩”(kāi);表示穿鞋只套上脚尖的“趿(tā)”,常用“趿拉”,如“趿拉着一双烂鞋”;表示皮肤因受冻或霜风吹而干裂的“皴”(cūn),如“手都皴了”;把衣袖或裤脚挽起来叫“撸(lū)”;核算、查对账目的“轧账”,“轧”读gá。
最后看形容词、象声词和量词。如表示人鲁莽的“戆”,读gàng(如“戆头戆脑”);形容一个人脾气很倔的“犟”,读jiàng(如真是个“犟牛”);形容因鼻孔堵塞而发音不清楚的“齆”,读wèng(如“齆鼻儿”);形容人傻痴的“憨”,读hān;形容不整洁的“邋遢”(lātɑ);形容不干净的“腌臜”(āzā),等等。还有一些象声词,比如呼唤鸡的声音“喌”(zhōu);牛叫声“哞”(mōu);羊叫声“咩”(miē)。一些直接做量词的字,如表示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长度的“庹”(tuǒ);表示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距离的量词“拃”(zhǎ),等等。
这些字难写难认的原因,可能因为它们多数不是形声字,或者虽然是形声字,但由于古今读音的变化,已变得不像形声字了。还有就是这些字在书面用语中已经很少出现,多在方言口语中运用,故造成了“说”与“读写”之间的脱节。因此,它们虽然是口语中常说的俗字,却真正成了难写难认的“生僻字”。我们能够了解一点、掌握一点,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作者系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