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40到201:汉字部首演变录

作者 马君花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773期 发布时间 2014-11-06

“部首”这个概念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创立的。许慎根据汉字的构造和音义关系,用“六书”分析汉字的小篆形体,把《说文解字》所收的9353个汉字(不计重文)按照意义类属分为540个部首。

《说文解字·后叙》曰:“其建首也,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此许慎之建首之原则也。许慎创立的部首编排法,对人们分析字形、理解字义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为编纂字典、使用字典提供了帮助。这一方法为后世字书所采用,并延续至今。《颜氏家训·书证篇》云:“大抵服其为书,檃栝有条例,剖析穷根源,郑玄注书,往往引以为证;若不信其说,则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所谓“檃栝有条例”,即指举一形以统众形;所谓“剖析穷根源”,即指就形以说音义。

《说文解字》540个小篆部首字在后世的字典里有所改进。现存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的部首是542个。顾野王根据楷书形体分析汉字的部首,删掉了《说文》“哭、  、畫、教、眉、[邑
][邑]、[酓] 、后、力、弦、東”等11个部首,增加了“父、云、喿、沈、处、兆、磐、索、書、牀、單、弋、丈”等13个部首。明代梅膺祚的《字汇》是一部通俗实用的字书,根据当时社会用字的楷书形体,比较合理地合并了一些可以合并的部首(如将“口”“吅”“品”“[口][口][口][口]”合并为一个“口”部),如此则分析出楷书部首214部,并且每部所收字依照笔画多少为序排列。其后,此法被张自烈《正字通》所承袭。清代张书玉和陈廷敬等13人编纂的《康熙字典》,近代《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又沿用《正字通》的部首体系和编排方法。1962年修订版《新华字典》部首为191部,1971年的修订重排本《新华字典》部首修改为189部,1978年的《现代汉语字典》部首189部,1979年的新《辞海》部首为250部。以上各种字典、辞书的部首数量不同,但都是在《字汇》214部的基础上的改良,其目的是方便读者检字和适应汉字简化后实际情况的需要。

1983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出版局联合组织制定并发布了《统一部首表(草案)》,将部首总数定为201部。《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华字典(第11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华字典》,以及国家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等部首检字法,依据的都是这一草案。2009年发行的《汉字部首表》部首为201部,增加附形部首至99个。

部首的用途主要是方便字典、词典的编排和检索。随着社会发展,文字形体被简化,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根据楷书形体分析汉字部首、归纳汉字,改变了许慎分析部首字的标准,从而导致大量《说文》的部首字消失了,汉字部首的数量因之锐减。

(作者系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副教授)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