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顿号与引号、书名号连用的新标准

作者 叶鹏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04

新的标点符号使用国家标准出台,对一些标点符号的用法进行了充实和辨析,其中对顿号用法的新规定值得重视:“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一书对新用法这样解释:“这样规定是因为从表达功能上看,并列的引号之间、并列的书名号之间无论实际上有没有停顿,不使用顿号都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当所引内容比较多或者所引内容本身已经带有标点符号时,如果并列的引号之间、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再用顿号,不仅形式上不美观,也降低了符号的表达效率。而且从编辑出版的技术处理角度来看,各个出版社也多采用并列的引号之间不适用顿号的处理方式。如《出版校对培训教程》中就指出:因为引号在视觉上有分隔作用,可以避免‘满纸黑瓜子(顿号)’。因为这个因素,《标点符号用法》的修订,对书名号也作了同样的处理。”
这次《标点符号用法》的修订原则有四条,其中第三条就是“经济美观”。标点符号的使用应当坚持经济简洁、形式美观的原则。“不仅要使用方便,还要有良好的视觉效果。”顿号的新用法,就是充分考虑使用美观的视觉效果的体现。
修订的理念是正确的,解释也是合理的,还有出版的实践作铺垫,推广起来应该效果很好吧,但实际效果大相径庭。直到现在,主流报刊媒体上,依然没有按照顿号的新标准使用。请看——
(1)在全市范围内先后创建了“节庆文化日”、“农牧民文化日”,各旗区也定期举办各类民间文化节、艺术节、赛马节等品牌文化艺术节。(《光明日报》2013年7月13日11版《让文化甘霖浸润百姓心灵》)
(2)他被称为“陇原最美教师”、“教坛保尔”。(《中国教育报》2013年7月23日1版《教坛保尔》)
(3)信息消费将逐步促进企业引入ICT解决方案、企业云服务等信息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也将加速“无线乡村”、“无线城镇”和“无线城市”建设……(《经济日报》2013年7月23日15版《促进新型信息消费 加速智慧经济发展》)
(4)还出版了大量“世界知识丛书”、“时事问题丛刊”等时政读物,和以“青年自学丛书”等为代表的生活教育类图书。(《中国青年报》2013年7月23日10版《生活书店重新开张》)
(5)在本次非职业组表演中,人们惊喜地看到,民间还保留着一些稀有的乐器、乐种,如“软弓京胡”、“挫琴”、“锣鼓柜”、“金钩挂”、“粉蝶大套”等。(《人民日报》2013年7月23日14版《活态传承民族音乐》)
(6)这些歌谣,“描述清末民初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之状”,当然也是难得的方志材料了,有似当年杜工部、白乐天之遗响,其中的《五台贩炭夫》、《潞城煤田矿工》等,以及记录山西民俗迁变和风物的《时兴物》、《潞城草帽鞭》等,都是后来人们追想旧时山西的原始素材。(《中华读书报》2013年7月24日14版《从“神州学会”到〈墨园随笔〉》)
这些都属当今对我国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主流媒体,在涉及顿号与引号、书名号连用的时候,它们无一例外地都违反了2012年《标点符号用法》的新标准,或者说,它们都还沿用了1995年的国家标准。
一个非常细小的技术环节可能被各方忽略了:对顿号的定义、形式没有修改,对顿号的基本用法也没有修改,只是在最后的4.5.3.5一条里,才谈到了顿号最重要的修改——从阅读效果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可能很多人看到前面都没有修改,就不去看最后一条,而以为顿号的使用方法没有改变。不仅修改的地方排列在最后,而且是3个标点符号连用的结合部,结合部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部位。顿号新用法的特殊性还在于,顿号的修订不是纠正使用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是解决使用书写美观的问题,它或许麻痹了人们的神经,毕竟,改变人们约定俗成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
为使《标点符号用法》新标准为语言文字使用者接受,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新闻出版领域严格执行新标准。该领域是标点符号使用的主要阵地,主流媒体都没有执行的话,新标准只能是形同虚设。
二是做好新标准的宣传工作。如果对它们的推广宣传到位,相信这些主流媒体是会带头执行国家新标准的。
新的《标点符号用法》推广已经一年了,纵观这次标点符号的修订,从应用角度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这个顿号与引号、书名号的连用。如此看来,新标准的施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