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辨识有规律

作者 陈菲 来源 《语言文字报》 发布时间 2014-11-02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对字形的考查,除了书写之外,还有字形辨识。字形辨识是有规律可循的。字形错误主要是别字,而别字出现共有三种情况。熟悉别字出现的情况、了解辨识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汉字综合应用能力。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除了对相关人群应当掌握的汉字数量做出规定,还对汉字形、音、义各方面的掌握和使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力求考查应试者使用汉字的综合能力。汉字字形作为测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用正楷书写规范汉字;二是辨别汉字字形正误,其中包括字形是否规范。在测试卷中,涉及字形辨识的试题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一类是根据语境判断字形正误;另一类是根据语境选填汉字。这两类试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应试者辨识汉字字形的能力。
别字比错字常见
测试中的字形辨识,通俗点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对别字、不规范字的识别。所谓别字,就是张冠李戴,错把甲字当成乙字。与错字不同的是,从字形上看,别字的字形是正确的,但是用错了地方,在具体使用环境中是一个不适当、不正确的字,它往往与汉字的读音和意义都有关联。在日常应用中,别字比错字更常见,也更普遍,因为在印刷品中,一般鲜有错字出现,像电脑编辑的文字材料或正规的书面文献,如果出现用字错误,基本上均表现为别字。
出现别字主要是因为对汉字不能见其形,知其音,明其义,以致在具体语境中不能正确使用。例如“提纲”的“提”常常被错用成“题”,是因为没能把握“提纲”一词的正确含义。当然,别字的出现与马虎大意也是分不开的。有些人对形近、音近或义近的字往往不加分辨,随意使用。例如“候”和“侯”,虽然只有一笔之差,却有不同的读音和意义,不能混淆。
三种字形错误
在测试中,需要正确辨识的字形正误问题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字形相近的字;二是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三是固定结构中的字。
1.字形相近的字
字形相近的字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形近字。在汉字使用过程中,字形相近的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字形相近,而读音和意义并不相同。这类字常因字形过于近似,细节难以区分而混用。例如“点拨”的“拨”和“拔草”的“拔”,“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都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另一类则是字形相近,而且字音也相同或者相近,只有字义不同。这类字比单纯的形近字或单纯的音同音近字更容易混淆。例如“脉搏”的“搏”常常误作“胳膊”的“膊”,原因就是受“搏、膊”音同形近,以及语境即“脉”字偏旁的影响,认为“脉搏”的“搏”也应当是月字旁。同样的例子还有“高粱”的“粱”被错用成“梁”,“分歧”的“歧”被误用为“岐”,等等。
2.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是指那些读音相同或相近,字形和字义却并不相同的字。例如“在、再”,“在”表示存在或处所,后面一般跟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再”表示又一次、重复,后面一般跟表示动作的词语。再如“休、修”,“休”的意思是歇息、修养;“修”的意思是整治、兴建,又指学习、锻炼。还有“妄、枉”这组字,虽然它们读音相近,字形却完全不同。这些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尽管字形差异很大,意义也明显不同,但是由于音同或音近的干扰,使用中也常常容易混淆。
3.固定结构中的字
汉字并不是孤立使用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每一个汉字都与具体的使用环境密切相关。有些字单用或在其构成的大部分词语中一般不会用错,但在某些成语、习用语或固定结构中却常被用错。例如,成语“谈笑风生”形容谈得高兴而风趣,“生”在这里用来形容人的状态,而非表示自然界的风声,而有些人却错误理解用成声音的“声”。再如“一筹莫展”,这个成语的本意是一点计策也想不出来,一点办法也没有。“筹”在这里是筹划、谋划的意思,而有的人却往往错误地理解成发愁,因此将“筹”误用成“愁”。这些都是对成语或固定结构的含义理解不准确造成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川流不息”“甘拜下风”“美轮美奂”中的“川、甘、轮”等。
字形辨识的方法
一是认真关注字形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对各种类型的形近字,养成精细辨识的习惯。
二是注意读音对用字造成的干扰,借助字形和字义方面的差异,在正确理解字义基础上,对音同音近字增强辨识能力。
三是真正了解和掌握形近字、音同音近字、音同音近且形近字,以及固定结构中的字的特点和规律,了解相应的汉字知识,特别是从使用环境入手,通过具体词语等从整体上把握汉字的使用。
要做到以上几点并不难,关键在于认真学习汉字的相关知识和国家有关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并且在日常应用中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正确书写和使用汉字。如果应试者真正做到这一些,就能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作者系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课题组成员)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