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之二活字印刷术在世界的传播

作者 东方白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01期 发布时间 2014-11-08

  历史已经证明,重大科技发明成果的受惠者是整个人类。活字印刷术发明后,逐步向境外传播。

活字印刷向东方的传播
  朝鲜借地利之便,在10~11世纪首先从中国借鉴了雕版印刷,印制了很多书籍。元朝统治者征服朝鲜后,中国和高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这期间活字印刷术也传到了朝鲜。朝鲜的文献有记载:“活板之法始于沈括”。也就是说朝鲜的活字印刷来自中国毕升的发明。1377年韩国铸字施印的《佛祖直指新体节要》,是世界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印本。此后朝鲜设置铸字所,大力发展活字印刷,其活字种类计有铜、铁、木、陶、瓢等,对活字印刷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376年,朝鲜出现木活字《通鉴纲目》。1436年朝鲜用铅活字刊印《通鉴纲目》。
  另一个中国近邻日本在8世纪已经自中国传入雕版印刷,16世纪前后在中国和朝鲜的影响下,开始活字印刷,主要使用木活字。16世纪末,日本用活字刊行了《古文孝经》《劝学文》。

活字印刷向西方的传播
  1440年左右,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将当时欧洲已有的多项技术整合在一起,使铅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实质上推进了印刷形成工业化。
  在古腾堡以前,中国的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西方人也懂得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可使一本书印成许多册。但是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印刷每一种新书都需要一套崭新的木刻或印板,因此出版种类繁多的书不切合实际。尽管活字印刷术数百年前在中国就已经出现,但并未流行,同时,中国的活字版是用手工操作,因而欧洲近代的活字印刷术主要来自古腾堡的组合、创新、改进。

中国印刷术向西方的传播途径
  1584年,西班牙历史学家、传教士冈萨雷斯·德·门多萨在所著《中华大帝国史》中提出,古腾堡受到中国印刷技术影响。中国的印刷术,通过两条途径传入德国,一条是经俄罗斯传入德国,一条是通过阿拉伯商人携带书籍传入德国。古腾堡以这些中国书籍作为他的印刷蓝本。门多萨的书很快被翻译成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在欧洲产生很大影响。法国历史学家路易·勒·罗伊,文学家米歇尔·德·蒙田等,都同意门多萨的论点。汉学家安田朴曾以“欧洲中心论欺骗行为的代表作:所谓古登堡可能是印刷术的发明人”为题,论证欧洲的活字印刷术来源于中国。
  意大利人则将活字印刷传入欧洲的功劳,归功于伦巴地出生的意大利印书家帕菲洛卡·斯塔尔迪,他见到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来的活字版书籍,采用活字法印书。为此,意大利人特地在其出生地竖立他的雕像作为纪念。
  法国汉学家儒莲,曾将沈括《梦溪笔谈》中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一段史料,翻译成法文,他是最早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的史实,介绍到欧洲的人。
  活字印刷术经过德国迅速传到欧洲其他国家,促使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从1445年至1500年,欧洲先后建起1000多个印刷所,出版了35000多种印刷品,发行量多达1000万份,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正是在此期间(1492年),哥伦布来到了美洲大陆。16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非洲、美洲、俄国的莫斯科,19世纪传入澳洲,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