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字形透视词义
汉字形体与表示的意义有密切关系,借助字形结构,成为认识词义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探讨词的本义时尤其如此。
六书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由于字形古今变化太大,往往需要追溯到最早的形体才能了解其本义。比如“若”,字形像人跪着理顺头发的样子,所以最初的意义是顺。“南”这个字,据研究像一种悬挂着的乐器,所以《诗经·小雅·鼓钟》有“以雅以南,以籥不僭”的说法。
比起形声字,会意字对意义的显示会更加清楚。比如“盥”,《说文》解释为“澡手”,下从“皿”,上中从“水”,水的两旁为双手,合起来表示以水冲洗手垢,下有一个接水的盘子。所以古书里有“奉匜(yí)沃盥”的说法(匜是注水的器具)。
就形声字而言,有一部分字的义符对我们理解词义也很有帮助。有些词的意义几经引申,我们可以借助义符了解它们的古义。拿从“页”(xié)的字来说,这个字在最早的时候和“首”是一个字,所以《说文》解释为“头”,从“页”的字很多与头有关。比如领导的“领”,从页令声,本义是脖子,所以古书里有“引领北望”的话。由脖子转指衣领,由衣领与衣服的关系引申指统领、领导(成语有“提纲挈领”)。题目、题字的“题”,从页是声,本义是额头,所以古书里关于牲畜野兽有“白题”“雕题”(雕是有花纹的意思)的说法。题在最顶端,由此引申为事物的前端、端头(题目是文章的端头)。这类例子可以举出不少。
了解汉字的字形结构不仅对理解词的本义和词义的引申有帮助,还有助于我们辨析词义。《说文》:“追,逐也。”又:“逐,追也。”凭《说文》的解释,我们看不出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杨树达先生在《释追逐》一文中说:“逐字从豕,其后宾语为兽名,本义是逐兽。追,甲文表示人追 (duī)。 在甲文中常用来表示师众之师,表示追人。”他还说:“余考之卜辞,则二字用法划然不紊,盖追必用于人,逐必用于兽也。”
(摘编自张联荣《字与词》,语文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