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秀字 > 文字 > 正文

从“裸体”到“裸官”——谈“裸”的引申义

作者 王灿龙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05期 发布时间 2014-10-28

“裸”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字,历史非常悠久。按《说文解字》:“裸者,袒也。”《广韵·果韵》也说:“裸,赤体。”用今天通俗的说法,就是一丝不挂,身上没有任何遮挡的东西。“裸”的这一意义从古到今一直为人们所沿用。比如现在常用的“裸体”“裸照”“裸泳”“裸睡”“裸奔”之类,就是明证。“裸”字产生以后,人们一直是按它的“赤体无衣”义来使用的。但是近年来,“裸”的有些用法明显突破了这一语义框架,最典型的是“裸官”。与“裸体”和“裸泳”不同,“裸官”并不是指一丝不挂的官员,也不表示官员们在进行公务活动时不穿衣服。其他如“裸退”“裸捐”等,跟“不穿衣服”也扯不上直接的关系。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用“裸”字呢?这类用法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就此作一点简单的分析。
衣服对于人的身体,最初主要是起御寒或遮羞的作用,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又衍生出一个装饰打扮的功能。无论是御寒、遮羞,还是装饰、打扮,对于文明社会中的人,衣服几乎是身体不可或缺的,说它是身体的一部分恐怕也不为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对“裸”的认识是在服饰域中完成的。另一方面,人成年结婚以后,妻子(丈夫)儿女就是他(她)的直系亲属,这样又形成了一个亲属域。亲属域与人的许多活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些年,部分官员不仅将家里的财产转移到境外,同时还将妻子(丈夫)儿女送到国外定居,只留自己孤身一人在国内当“公仆”。由于这类情况非同寻常,所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语言的一般规律是,对于受关注的事物,人们通常都要赋予一个相对简洁的类名,以便于人们称呼。那么对于上面这一类官员,以怎样的类名来指称才适切呢?有人利用人类认知中的投射机制,将大家早已熟悉的“裸”在服饰域中的用法投射到亲属域中,由“裸体”创造出“裸官”。之所以可以进行这样的投射,主要是人们觉得,官员将所有的直系亲属送到国外定居,是一种将亲属成员从家庭中“剥离”出来的行为,这种行为与将衣服从人的身体上剥离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两个不同的认知域有相似关系,就可以进行隐喻性的投射——既然剥离掉所有衣服的身体叫做“裸体”,那么“剥离”掉全部亲属成员的官员就不妨称之为“裸官”。当“裸官”的目的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一旦东窗事发,裸官们可以干净利落地一走了之,从而轻易地逃避法律的制裁。

从“裸体”之“裸”到“裸官”之“裸”,“裸”的语义明显发生了变化,即由“衣服的全部剥离”义发展出“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剥离”义。像后来出现的“裸退”之类也都是这一用法的进一步引申。“裸退”是指退休后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即“将所有的职务与当事人作一个彻底的剥离”),“裸”的引申义的产生可以看做是语言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又一个实例。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