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帖要“读”“临”结合

作者 贝百金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24期 发布时间 2014-10-28

“选帖”是练习书法的第一关。该学哪类、哪本碑帖为好呢?我认为,应从临习者的审美爱好、个性要求出发,选了最喜欢、最中意的碑帖,学起来才有兴趣。我选择的是魏碑——《张玄墓志》,从字形、结构、笔法、章法等方面都觉得“美感”特强,十分中意。例如:“星”“蒲”字,方劲古拙,朴茂开张;“徒”“草”字,夸张奇险,生气盎然;“耶”“遥”字,楷中有行,活泼可爱。选帖既定,则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能三天两头换新帖。

“读帖”是关键。既然感到所选碑帖“美”,那就必须把她的“美感”细细地解读出来,要先观其形,再体会其质(规律),然后领悟其精神内涵。每个字都要一笔一画地读,读出“味道”来,不要急于“依样画葫芦”,要“读”懂了再下笔。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关键是加深理解力,提高辨别力,从而提升欣赏力。

“临帖”是硬功夫。首先是字形、结构,然后是横、直、撇、捺、点、逆入、回锋等笔法,“读”时是怎么理解的,“临”时就必须如实写出来。“读”懂了不等于会写,这里有一个长期的磨炼过程,“读”了再“临”,“临”中再“读”,只有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地苦读、苦临、苦练,才能练出一手好的基本功,“临”多了,运笔也就灵活、顺畅了。

“读”“临”结合更重要。“读”是为了“临”,“临”则必须“读”,二者缺一不可。起笔时的圆头、方头,横、竖、撇、捺中的行笔、收笔,笔锋如何运转,力度、速度如何把握,要先“读”出来,然后在“临”中实践,要“临”得一丝不苟,又要流畅自然;防止“刻痕”当笔法,切忌“临”不准再重笔、涂改、修补。这是苦功夫,一个字不上百遍不过关,不求多,但求精而准,自我校审、反复练习,然后“背临”。在这漫长的“读”“临”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一种连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奇特景象——过去从未察觉的东西,突然眼睛一亮,豁然开窍,这种景象在一个字或字与字之间的结构、笔法、章法、气势、意境等方面都可能出现,例如《张玄墓志》中的“草”字,“草头”的左竖,初看总觉得特模糊,形似“败笔”,细看细悟,却感拙朴茂盛,与此相呼应的是“早”字下的最后一小竖却落在偏右方,以“悬针”扎根于地,两者上下呼应,整个字似乎是摇摆不定,但却觉生气盎然,有一种“春风吹又生”的意境。这种“发现”似若偶然,时间长了,次数也就多了,每次遇到此种现象真是如获珍宝,学起来印象深、记得牢,“临”起来精而准、兴趣浓。真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了。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