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为何抵制简体字——谈香港本土文化

作者 帮文 来源 新浪博客 发布时间 2012-06-01

日前去香港出差,因职业病作祟,自然免不了要看本地的报刊。在与大陆同一题材却不同论调的氛围中,在薄侯被调查与陈光诚赴美铺天盖地的报道之下,我在一份报纸的一个小角落发现了这样一条很有意思的新闻,说的是香港有一个民间组织,发现不少商店为了更好地照顾内地游客的需要,店内宣传海报用了简体中文;他们对此表示强烈愤慨,无法容忍这种随意轻视香港本土文化而过度屈就大陆需要的倾向。通过一些措施,大多被点名的商店都作了“整改”,唯独“佐丹奴”依然故我。报纸也将“佐丹奴”放到了标题中,似乎也表明一种立场。

港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珍视,以及对被侵犯被羞辱的较高敏感度,此前曾有很多例子印证。比如在电影方面,大陆女明星曾四届蝉联香港金像奖影后,港星吴君如就曾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惹起舆论风波。撇开诸多论争迷雾,如果要回到一个本质性话题——香港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到底是什么,究竟该从哪些路径可探讨?至少对我自己而言,可能因为我对香港还不足够了解,还没有完全理解香港文化的本土性。

而就在困惑之中,我在香港文化博物馆看到了一个文化名人的风物展,他在香港本土文化的觉醒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就是罗文,香港天皇级歌星。

我对罗文的最早认识,源于1983年版《射雕英雄传》,他和甄妮合唱的主题曲《铁血丹心》等红极一时,至今也广为传唱。在我的印象里,可能因为武侠题材,一直觉得罗文是一位粗野生猛、豪气干云的明星,而一旦看完他的个人足迹展,才发现他是一个深情款款、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一帧帧他不同年龄阶段的图片,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一组组在展厅流连忘返的游客,可以让人真切感受到一位流行歌手的文化魅力与影响力。

罗文原名谭百先,1945年生于广州,1960年代初移民到香港。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期,在殖民地香港乐坛大行其道的是英文歌曲,而国语、粤语歌曲不过是配料而已,歌手罗文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开始自己的艺途,靠着自己的实力唱腔逆势突围。早期,他以唱国语流行歌曲为主,后来转向粤语流行歌曲,一时领先歌坛,风头无两,斩获奖项无数。而对于香港流行乐及文化史而言,最重要的是,他让粤语歌曲成为主流,唤醒了港人对粤语歌曲对本土文化的强烈认同,被尊称为“乐坛教父”。

其代表作不得不提及《狮子山下》。1973年香港电视台开始播放电视剧《狮子山下》,过二百集,至1994年持续21年,为港岛千家万户所耳熟能详。剧中抒写香港“草根”阶层挣扎苦斗、逆境求强,讲述着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的励志故事。主题曲《狮子山下》由黄沾作词,罗文演唱,有“香港市歌”之誉。

人生中有欢喜

  难免 亦常有泪

  我哋大家 在狮子山下

  相遇上 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人生 不免崎岖

  难以 绝无挂虑

  既是同舟 在狮子山下

  且共济 抛弃区分求共对

  放开 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 一起去追

  同舟人 誓相随

  无畏 更无惧

  同处 海角天边

  携手 踏平崎岖

  我哋大家 用艰辛努力写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放开 彼此心中矛盾

  理想 一起去追

  同舟人 誓相随

  无畏 更无惧

  同处 海角天边

  携手 踏平崎岖

  我哋大家 用艰辛努力

  写下那 不朽香江名句

……

同舟相随无惧、携手踏平崎岖,唱出了香港殖民地历史背景之下,港人的悲酸心声与昂扬志气。罗文通过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曲为香港精神及其文化内核做了注解,其了不起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香港音乐史少不了罗文,文化史更有其不可动摇的一页。由此可以说,罗文代表了香港精神,罗文的音乐集中显现了香港本土文化发酵与壮大的复杂历程。

97香港回归之后,港人的政治身份与文化身份都被根本改变,诸多电影、小说、音乐已经说明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微妙情绪,有困惑也有不舍,有无奈也有惊慌,有不安也有憧憬。而自此,大陆经济强势崛起,商业辐射力蔓延到香港等地,而其所承载的文化影响也无孔不入。比如电影合拍背景下,香港电影王国的去留存舍问题。大陆电影市场广阔,香港艺人不得不由此拾取救命稻草,开始组团北上,开始照顾更多人的审美趣味。而关于香港电影特性沦丧的命题也此起彼伏。

与电影产业相对的是,大批的大陆游客奔赴自由港选购商品、观光旅游。对于港人来说,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潜力。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港人——不管是餐饮业还是零售业,不管是旅游业还是金融业——都开始认同人民币的流通价值,都开始讲一口相对标准的普通话。而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如何保持香港生活的秩序与文化的身份,也惹起了很多争议。比如不久前,北大教授孔庆东对港人的言论引发了波及面甚广的争论。

上面提到,港人已经容忍、习惯并主动听讲普通话,但又为何无法接受商店里的简体字呢?白纸黑字的简体字是不是要比只在空中飞的普通话,更能现出文化的重量与广泛的影响?我倒觉得,这两个事实如此矛盾,不过是显示了港人对于内地文化涌来的复杂心态,显示了香港本土文化的焦虑,甚至某种程度上的迷惘。我绝没有怪责这种自觉的抵触心理与焦虑感,而只是说明历史的复杂与吊诡。

就在媒体报道“佐丹奴拒绝简体字整改”两天之后,我离港前特意去了多家佐丹奴商店,根本没有发现简体字的面影。这次港人抵制简体字,在一定层面上看成功了。但我想,港人应该不会发起一场抵制普通话的行动,更遑论有什么成功的结果。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