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辞与青铜器铭文最终确定妇好墓
妇好墓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的殷墟遗址博物苑内。上世纪70年代前期,这里还是一片光秃秃的高地。1975年冬天,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小屯村准备将这一片高地平整掉。当时担任安阳考古队副队长的郑振香得知消息后,迅速以殷墟保护区的建筑基址不能挖掘为由,叫停了这场即将实施的工程。
考古队先进行钻探,发掘的地点正好位于洹河南岸的宫殿区。一般来说在这里挖出墓葬的可能性并不大,但郑振香一直坚持往下挖掘,当探铲探到6.5米深的时候,地下水出来了,夯土变成了稀泥,探铲很难再把土样带上来。当时筋疲力尽的工人们几乎绝望了,郑振香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难道这里就是一片死夯土吗?
就在大家考虑继续探下去是否有必要的时候,突然间探杆往下坠,下去1米多后就再也杵不动了。探铲被慢慢提上来后,竟然满铲都是红漆皮。
妇好墓就此被发现。墓室虽然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不同质料的随葬品1928件,青铜器468件,有铭文的铜礼器190件,其中铸“妇好”铭文的共109件,占有铭文铜器的半数以上,且多大型重器和造型新颖别致的器物。如鸮尊、圈足觥造型美观,花纹繁缛;三联甗、偶方彝,可说是首次问世。
此外墓中还出土了玉器755件,当中既有反映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龙、凤、鸟、兽,也有或写实或夸张的人像和兽像。它们造型奇特秀美,琢制细腻流畅,代表了商代琢玉和抛光技术的最高水平。
就在人们为这些精美绝伦的稀世珍宝惊叹不已之时,作为主持发掘人的郑振香想的却是另一个问题:这座墓的主人到底是谁?谁才有资格享有这么多精美的随葬品?
在刷洗那尊大鼎的时候,郑振香发现上面有“司母辛”铭文。“司母辛”是祭祀时用的庙号,因此,她感到这座墓主人的身份应该不一般。因为据对1939年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的考证,“司母戊”是商代一位国王的母亲。那么,“司母辛”也可能是一位身份、地位都不一般的王室女性。
对于出现次数最多的“妇好”文字,郑振香马上联想到甲骨卜辞上关于“妇好”的记载。据上个世纪30年代郭沫若和唐兰的考证,“妇好”是一位女子的名字,她是商代晚期的商王武丁配偶。妇好生前备受武丁的宠爱,主管国家的军事,是一位女将军。据记载,妇好曾多次率兵征战,最多的一次竟 带兵1,3000多人,是甲骨文记载中动用兵力最多的一次战斗。
当然还不能据此确定这就是妇好墓,也有可能刻有“妇好”铭文的器物是妇好赠送他人的。
研究中,郑振香发现:在有“妇好”铭文的青铜器中,有分体甗灶和3个大甑(蒸锅)。由于中国历朝历代都没有将自用的锅(灶)作为礼品送人的时尚,所以炊器是墓主本人自用的可能性最大。另外,墓中出土的青铜钺做工细致,形式威猛,两面都饰有虎扑人头像,这是军队最高统帅的象征,一般人是绝对没有资格手持铜钺的。因此,不论是从出土的器物种类,还是从器物上的铭文来看,墓主人正是甲骨文中记载的那位英武的女将军、尊贵的王后或王妃——妇好。
妇好墓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它的发现让人们第一次真切地触摸到了3000多年前商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除此之外,妇好墓也是殷墟仅有的一座能与甲骨文的记载相印证,从而确定墓主人身份、年代的王室墓葬。因此,它也为人们研究商朝的文化历史提供了最为鲜活的标本,在人类考古学和历史学上的地位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