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省吾 考释卜辞在同辈中成绩最好

作者 闻述之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16期 发布时间 2014-11-08

于省吾(1896~1984)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一个塾师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入奉天(今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他曾任安东(今丹东)县志编辑、奉天省教育厅科员兼临时视学等职。后得张学良器重,1928年被授予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咨议,参与创办奉天萃升书院并任院监。于省吾一度想辞职归乡,却被张学良委任为奉天税务局长。

当时的政策很独特,税收超出的部分税款局长和属下五五分成。于省吾办事认真,属下也有积极性。当了十个月的局长,于省吾就在奉天买了四栋楼。“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形势紧张,于省吾变卖了家产迁入北京,购买了一大批青铜器。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收藏的二百余件青铜器捐给了国家。于省吾曾经说过:“我是中国知识分子里最有钱的,我是中国有钱人里最有知识的。”他的钱绝大部分都用于收藏青铜器和搞古文字研究了。

殚精竭虑考释甲骨文字
于省吾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甲骨文、金文的研究与考释上,为我国古文字和古代史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如果就文字考释而言,他的成就是最大的。
上世纪30至40年代,于省吾先后出版的甲骨文研究著作有《双剑 殷契骈枝》《双剑 殷契骈枝续编》《双剑 殷契骈枝三编》。
他对古文字的考释,一向以考文释义精审周密而著称。他坚信古文字是客观的存在,它们的形、音、义是可识、可读、可训的,只要方法得当,经过深入钻研及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多数古文字是可以正确认识的。
在这3部著作中,他考释甲骨文一百几十条,大多是难识之字,如《释屯》《释次盗》《释气》《释岁》等。还有一些字,构形虽已被释定,但用义相当难解,他不仅要求难识之字,也要求难解之义,如《乞》《勿》《 》《庶》等。在于省吾看来,考释甲骨文字的最终意义在于考证出该字在卜辞中表示某个词的某一易释用义或某些难释用义,然后将考释出来的用义以卜辞加以检验,文意符合,方算成功。

出版《甲骨文字释林》
于省吾在上世纪40年代自印了三本考释甲骨文的专著,50年代以后又在刊物上发表了不少考释甲骨文的文章。后来他对已发表的甲骨文考释加以删订,加上未发表的甲骨文考释,编成《甲骨文字释林》,由中华书局在1979年出版。
此书是于省吾甲骨文研究的代表作。全书共收论文190篇,绝大多数是对某个或某几个甲骨文字或甲骨文资料中词语的考释。该书共考释前人未识或虽释而不知其造字本义的甲骨文300字,于省吾自谦识字总共还不到三,然而此三百之数,已占当时所能释读文字的四分之一,而且其中多属奇文难字。《甲骨文字释林》成为自罗振玉、王国维以来考释甲骨文字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甲骨文字集释》的编著者李孝定曾表示:“外国有语源学,而无文字学;西方汉学家如高本汉,治中国音韵学极杰出,但于文字学则较隔膜;故中国文字学有极强的本土性,而甲骨文研究尤甚。所言似有理致。盖近代以来中国语言学的堂奥,已为西洋人捷足先登,唯文字学仍由国人一手垄断。而论近代中国文字学的光彩,必以甲骨文研究为冠冕;论考释甲骨文之既多且精,又必推于省吾为第一人。”

注重考释方法的运用
作为罗振玉后在文字考释方面做出最好成绩的于省吾,按理说应该有相当有效的方法条例,但遗憾的是于省吾在这方面没有留下一部理论专著,甚至没有发表一篇专题论文。在早期的3部专著和《甲骨文字集释》的序中,他对考释方法有所阐述。
在考释方法上,于省吾借鉴清代小学家用考据学方法取得的某些优秀成果,运用辩证法,分析文字的点画或偏旁,以及它的形、音、义之间关系;通过分析偏旁而定形,声韵通假而定音,援据典籍以训诂,贯通形与音。除对字形及其音义关系作合理分析之外,“并寻出每一字横向的同一时期的相互关系,以及纵向的先后时期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辅以考古图像、古籍训诂资料,多方参验,以求其是。
于省吾对古文字的研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结合了许多相关学科知识他引入民族学方法,据原始民族以热石煮肉法析读“庶”的字源,合理地解决了“玄鸟生商”“《尚书·召诰》中一段500字的话到底是谁说的”等久悬未决的问题,其境界已超出单纯的文字学。
于省吾强调研究先秦历史应以考古资料为主、历史典籍为辅。考古证据与典籍发生矛盾时,应据考古实证勘正典籍的错误。这一治学方法是其几十年实践的结晶,开辟了古籍研究的一条新途径,对研究先秦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学者们所称颂。文字训诂学家胡朴安在《中国训诂学史》一书中推许于省吾为“新证派”的代表。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