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文举例》:第一部系统研究甲骨文的著作
孙诒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朴学大师。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在经学礼制、文献校勘、典籍训诂、古文字学等领域建树卓著。孙诒让的古文字研究主要在金文方面,对于甲骨文的涉猎很晚,但他是甲骨文研究的先驱,其研究成果不容忽视。
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第二年便殉难了,没有顾得上对甲骨作著录和研究。1903年刘鹗将其所得甲骨编为《铁云藏龟》出版。当时学者半信半疑,章炳麟直指之为伪造。而孙诒让读其书即如获至宝,以为这是研究商代文字的可靠资料。他说:“不意衰年睹兹奇迹,爱玩不已,辄穷两月力校读之,以前后重复者参互采绎,乃略通文字。”
他冥思苦想,发奋钻研,考释其形义,用分类法把甲骨文字的内容作了区分,并对大部分单字逐个进行辨析,于次年(1904)写出第一部系统研究甲骨文的专著——《契文举例》(二卷)。该书分日月、贞卜、卜事、鬼神、卜人、官氏、方国、典礼、文字、杂例十篇,既释文字又考制度,开了古字考释与古史考证相结合的先例。孙诒让考释的字共有185个,虽然多半是在和单个金文的比较中认出来的常用字,但他毕竟是较系统地研究甲骨文字的第一人。
1905年,孙诒让又进一步把金文、甲骨文、石鼓文及贵州红岩石刻文字与《说文》古籀互相勘校,举其歧异所在,明其省变之原,探索古文、大小篆的沿革,著为《名原》七篇,对古文字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把古文字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古文字研究方面,孙诒让还著有《名原》二卷,该书综贯音、形、义,从商周文字辗转变易之轨迹,探明古文字的源流,并开启了用甲骨文考证古文字的先河,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孙诒让的《契文举例》为第一部系统研究甲骨文的著作,然而问世后,当时文字学家评价不高。《契文举例》撰成后不久,孙诒让曾以《契文举例》手稿寄赠罗振玉、刘铁云和端方。1917年王国维在上海获得此书手稿,王氏曾说:“此书虽谬误居十之八九,然筚路椎轮,不得不推此矣。”又说:“其说不无武断。”王氏又将书稿寄给罗振玉。罗振玉收到孙诒让的《契文举例》后,在日记里写道:“粗读一过,得者十一,而失者十九”,认为孙诒让考释的甲骨文字,对的仅仅占十分之一。而王国维甚至认为“惟其书实无可取,思欲选择数条为一书,恐不成卷帙也”。
近年来,深圳大学张静、安徽大学黄德宽的《〈契文举例〉的再评价》持有不同观点。他们对《契文举例》所用的《铁云藏龟》材料逐一进行检查核对,且参考甲骨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对《契文举例》考释的文字逐条疏证校理,将孙诒让解释的字分为七种类别:即基本正确的、正确多错误少的、正确错误各占一半的、错误多正确少的、基本错误的、阙疑的、根据目前的学术水平还无法判断的。
根据以上分类,他们对《契文举例》里的三百多个甲骨文字进行归类,得出基本正确的有117个,占了三分之一强;正确多错误少的占3%;基本错误的,占44.1%。显然罗振玉、王国维对《契文举例》评价过低,有失公允。他们认为,即使部分考释不完全正确,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此外,其差错也有客观原因,终究不害《契文举例》的卓越贡献与在甲骨文字学上的历史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