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的发现与“人吞商史”

作者 珠峰 来源 《语言文字报》第505期 发布时间 2014-11-08

在甲骨文未被确认的清朝末年,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还是一片农田。农民在田里耕作时,不断挖刨出古代的甲骨。有的还带有划痕,但都不知是何物,他们就当成碎石瓦扔到河边或用来填坑了。

小屯村的剃头匠李成染上一身脓疮,无钱买药,无可奈何中把拣来的甲骨碾成粉末敷在疮上,想不到疮面的脓水被骨粉吸干了。他把骨粉敷到流血的伤口上,血止住了,骨粉还有止血的功效。更为奇特的是一根细草沾湿后,横放在甲骨上,草却转成了竖的方向。原来是古骨埋在地下几千年,有了吸湿的功能。从此他就把它们收集起来,说成是龙骨。龙骨就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卖到了中药铺,药铺掌柜以六文钱一斤收购。

罗振玉的《洹洛访古游记》描写了这种发现过程。文中说:“此地埋藏龟骨,前三十余年已发现,不自今日始也。谓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数骨片随土翻起,视之,上有刻画,且有作殷色者,不知为何物。北方土中,埋藏物多,每耕耘,或见稍奇之物,随即其处掘之,往往得铜器、古泉、古镜等。得善价……且古骨研末,又愈刀创,故药铺购之,一斤才得数钱。骨之坚者,又购以刻物。乡人农暇,随地发掘,所得甚夥,拣大者售之。购者或不取刻文,则以铲削之而售。”由此人们认为,也许真的是小屯村的农民首先发现了甲骨,但是,这些农民并不知道甲骨的真正价值,只是把它视为“龙骨”卖到药店里去。

“龙骨”成为小屯村民的一项生计。大多数村民在农闲时都搜罗“龙骨”。碎的用钢锉打成细粉,用做刀尖药,医治破伤出血等。一般是到庙会上摆地摊,价钱也固定,随行就市。有时就像卖耗子药一样,给钱就卖。大一点儿的成形骨片,聚拢来卖到城里的中药铺,每斤制钱六文。碰上骨上有刻道儿的,也不以为怪,认为是天然长就,但药铺不大喜欢收,村民就用刀、锉把刻道儿抹去或刮掉。后来药铺见得多了,不经刮磨也就收购进来。彰德府药铺的“龙骨”积得多了,就派人把成麻袋的“龙骨”运到河北省安国县。那里是华北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又是近现代中国有名的中药材批发市场之一。小屯“龙骨”就是通过这里,发散到全国各地的。于是许许多多的商代史料被磨成粉,当做药吃进肚里,这就是所谓的“人吞商史”。

这种局面,直到发现龙骨就是殷商之物的甲骨并组织科学发掘后,才彻底扭转。

QQXIUZI.CN 千千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