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大观》在北大版《中国汉字文化大观》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于近期出版。全书约118万字,共49名作者,多为本研究领域内的权威专家。 此次修订,在结构和内容上均有调整。结构方面:取消上下编的设置,正文共分16个专题;部分标题有修改;设置笔谈专栏;附录增加名词术语索引。内
摘要:汉字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无论是其内部结构还是外部形体,都反映着它所依存的民族文化。本文以汉字外部形态字体为考察角度,讨论了文化对汉字字体演进的促进作用,并以宋体字与汉字书法艺术为例,讨论了汉字对于现代文化的应变性。 关键词:汉字文化大观 文化 字体 演进 应变性 盖文字者,经艺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由于文字学的形成而具有了学科属性。文字学在中国传统学术分工中同音韵学、训诂学同属于小学类,是阅读以经史子集为代表的经典著作的工具性学科之一。古人读书是非常重视小学基础的,正如张之洞在《书目答问附二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中所说: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由经
汉字是世界上寿命最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是一种古老而现代的语言符号系统,是中国文化的信息载体。汉字因其独特的表意性、微妙的字族系统、灵活的构词力、优美的艺术构形而被誉为东方魔块。当前的研究还发现,汉字在阅读速度上优于拼音文字,更利于开发人类的大脑,因此吸引了很多外国人来学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传统文化日益引起普通群众兴趣,形成传统文化热。受此影响,汉字文化热也持续升温,市面上出现了大量解读汉字文化之作。但细心翻阅你会发现,这些作品往往生动有余、严谨不足,有的连科学性都成问题。不过,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近修订再版的《汉字文化大观》却别开生面,
《汉字文化大观》(以下简称《大观》)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这部巨著由国内各界四十多位资深专家、学者精心编纂,其出版是汉字文化学界的一件喜事,是当代汉字学研究的圭臬,也是文化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在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今天,经过修订的《大观》的出版体现了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近日欣闻《汉字文化大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原名《中国汉字文化大观》,由何九盈、胡双宝、张猛三位先生主编,数十位学者执笔,内容涉及汉字文化研究的方方面面,举凡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历史、汉字的性质、汉字的改革与规范、汉字的传播、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汉字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
1995年,北大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文化大观系列》丛书,内中有一本《中国汉字文化大观》。因为这本书的问世,从此坊间便有了汉字文化学这一称谓与学科,并且不久之后就衍生出众多的相关著作,掀起了汉字文化学研究的热潮。15年过去了(按编写时间算,已经20年了),这本书又从当年的系列中脱颖而出,
263首页上一页15161718192021下一页尾页 |